去冬今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遭遇了历年来少有的无雪冬季,使得广袤的乌拉特草原缺失商情,边境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3个苏木镇的34.6万头只牲畜出现吃水困难。
初春的乌拉特草原,仍然寒气逼人,记者跟随乌拉特后旗春旱调研组来到巴音前达门苏木乌力吉图嘎查时,看到牧民那日素开着三轮车从离家3公里远的河槽深井拉水饮羊。由于天冷,他开的三轮车很难发动,那日素握着摇把的双手冻得通红。那日素说,由于乌拉特草原连年干旱,他已在自家草场上先后打了三眼井,可现在只有一眼井出水。边境一带从去冬以来一直没有下雪,唯一的一口井里出水也少了很多。现在,他每天只能从三公里外的河槽深井拉水饮羊,一次拉五、六桶,一天要跑六、七趟。遇上家里洗衣、清扫时,还要多跑几趟。
那日素家7500多亩草场上放养着300多只羊。去年冬天,他家投入3万多元储备了2万斤饲料和1万斤饲草。但是如果还不下雪,今春牧草不能及时返青,他还需要调运更多的饲草料来维持牧业生产。同行的乌拉特后旗水务局副局长钟国和告诉记者,近几年,乌拉特草原雨水少,草原地下水位下降明显,特别是去冬今春一直没有下雪,春旱已经基本形成。现在边境一带三分之二的水井出水明显减少,以前一个小时可以一次性饮三、四百只牲畜,现在必须要分批分次才行,牧民们把时间都花在了饮羊、拉水上,生产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乌拉特后旗共有草原总面积3650万亩,在边境地区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共有1117户3600多人,放养牲畜34.6万头只。现在因为干旱,人畜饮水出现困难,影响到了今年的接羔保羔生产。目前,当地政府、边防派出所民警以及边防连队官兵都积极行动起来,帮助牧民开展生产自救,应对旱情。政府鼓励牧民通过继续调运储备饲草料、清井挖淤以及迁移到山前饲草料集中地开展舍饲圈养等办法减少损失。(图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