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记者走进突泉县突泉镇城郊村84岁老人赵淑芹家。由于极寒天气,屋子特别冷,取暖便集中在一个屋子,一家人挤在一起:老人正在给火炕烧豆秆,火炕散热可以增加室内温度,在极寒天气下可以省些煤钱;15岁的重孙在写作业;儿媳妇正在切菜,准备饭菜等着在蔬菜大棚劳作的孙子孙媳回家吃饭。老人身体很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说话依然快言快语,见到记者热情地让座———看得出来四世同堂的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温馨融洽。
赵淑芹老人只有张喜元一个儿子,养老的重任自然落在儿子身上。可是张喜元今年也已经62岁,平时只能帮助儿子在蔬菜大棚做些零活儿,不能再从事体力活儿,和老伴也面临着退休养老。这样一来,三个老人、一个孩子的生活担子全部压在老人孙子孙媳身上,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新农保政策的施行,为一家人带来了每月185元的收入,着实是解决了大问题了。孙子孙媳也积极参保,缴纳养老保险费,为的是老了有个依靠。
据儿子张喜元介绍,老人身体硬朗,但有时头脑糊涂,可说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老人说得头头是道,每个人领多少钱都一清二楚,心里负担也减轻了。老人自己常说:“原来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现在好了,基本生活费国家给发了,要好好活着,过上五世同堂的日子!”
兴安盟突泉县是革命老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然而这一传统观念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施行正悄然变化。2009年11月,突泉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区首批10家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有2.36万人领取养老金,2011年发放养老待遇金1769.47万元,有11.59万人参保缴费。在享受“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待遇后,再为自己缴一份养老保险,已成为突泉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新农保为赵淑芹老人家带来的益处实实在在,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于这个村今年68岁的孟宪臣来说,更具长远意义。孟宪臣的日子过得殷实,红红的苹果装满盘,刚炒的瓜子儿还带着温度,沏水的杯子刷得透亮,看得出接待记者的心情很隆重。“新农保政策好啊!记者同志一定要给宣传好!”嗑着喷香的瓜子儿,拉起了家常。
孟宪臣种了一辈子蔬菜,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条件好,蔬菜价格也上去了,加上种菜手艺好,日子过得不错,可是这两年明显感觉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干不动了。可是两个孩子的生活状况也是年吃年用“将供嘴”。孩子们也时常补贴一些,但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的,真是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负担。“有了新农保,我就可以放心地‘退休’了,像有工作的人一样领退休金!”(记者 胡日查 通讯员 张力 程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