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虽寒,可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和润农业公司育苗车间里却绿意盎然。在这个总投资1.1亿元,拥有国内外240多个优势蔬菜品种的电脑自动控制育苗工厂里,精选出的“汉姆一号”蕃茄等10多个高产高效种苗,已从这里走进了8000户菜农的田间。如今,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已成为赤峰农牧民增收的催化剂,去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8元,而农牧业科技贡献率就达到5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立,打通了农牧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自2008年起,赤峰市率先在全区成立了鹿业、肉羊、北方寒冷地区蔬菜产业3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三个联盟将68家企业、21家高校和19家科研单位强强联合,形成3支“抱团创新”的军团,让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走出“书斋”,变成百姓口袋中实实在在的财富。
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牧民原春林正在家中接产昭乌达肉羊羔。他算了一笔账:这个新品种羊两年能产3胎,与普通羊相比,产毛多、肉价卖得高,效益是土种羊的2.3倍。作为肉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单位,草原金峰集团已带动农户8000多户。仅品种改良一项,养殖户就能增加收入近5000万元。去年,该联盟培育的昭乌达肉羊新品种通过农业部验收命名,填补了国家草原型肉羊育种工作的空白。联盟还组织内蒙古牧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绵羊支原体肺炎疫苗,使该病的发病率由35%降到了5%,仅此一项每年就为赤峰肉羊产业减少损失2000万元。目前,羊、鹿、菜三个技术联盟已让多项创新成果和技术落地生根,健元鹿业公司的马鹿克隆技术、控光增茸等技术成为全国首创,而和润农业公司的无土栽培、盆栽果树等技术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今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赤峰连续举办九届的自治区农博会正式升格为赤峰·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从省级到国家级博览会的跨跃,让农业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向赤峰聚集,并得以示范和推广。
科技特派员工程,给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去年,喀喇沁旗科技特派员韩春梅到锦山龙山村驻村蹲点,带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寿菊杂交种子“猩杂一号”,当年建成制种基地183亩,农户每亩投入1万元,纯收入就能达到6万元。
“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将重点打造“百亿斤粮食、百万头肉牛育肥、百万亩设施农业、千万亩节水灌溉”4大富民工程。而今,全市的720名科技特派员和380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已奔赴各个富民工程的主战场,成为科技兴农的引领者。(记者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