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扫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直击阿根廷列车脱轨:车厢变形乘客成“人墙”
内蒙古新闻网  12-02-24 10:30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救援人员正搜救被困在车厢内的乘客
救援人员合力救助一名女乘客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交通枢纽第11区车站,一列发生事故的城铁列车偏离轨道,撞上站台的车头严重受损,第一节车厢的后端挤进第二节车厢,造成50人死亡,700多人受伤。救援人员正在用电锯切割变形的车厢……

  救援车厢变形乘客成“人墙”

  事故发生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刻派出两架救援直升机及30余辆急救车赶赴现场救援。

  当地警官费尔南多·索斯特说,救援人员为尽快施救,谨慎切开第一节车厢顶部。索斯特说:“使用滑轮、三脚架和绳索组成的系统,我们拉出(罹难者)遗体。与此同时,我们使用延辗机和切割机,切开金属找到受困人员。为避免进一步伤害,我们不得不小心操作。”一名消防员告诉法新社记者,打开第一节车厢后,可以看到乘客摞压,就像一道“人墙”。

  每当救出一名重伤者,救援人员会高喊“红色、红色”的伤情代号,把伤者放上担架疾步送至外部救援区。两架医用直升机负责把“红色”重伤员送至附近医院,救护车则频繁出入,负责运送伤势较轻的“黄色”伤员。(陈立希新华社专稿)

  医治大多轻伤部分多处骨折

  救援人员迅速将大约600名受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和诊所治疗。其中不少人伤势严重,全身多处骨折。

  大部分伤者受的是擦伤类的轻伤。由于伤者太多,一些伤者到医院接受简单治疗后就回家了,还有一些伤者直接到附近的诊所简单医治。一些重伤员仍在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在医院,比伤者人数更多的是在医院门口等候的家属。

  阿根廷急救中心在22日下午公布了一份220多人的急救名单,有些人得知事故发生的消息后,联系不到自己的亲人,也没在伤员名单上找到亲人的名字,只能焦急地在各家医院门口守候。一名男子称,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就在这趟出事列车上,“我跑了5家医院,但是找不到她。”(鲁刚)

  华讯

  一中国公民遇难

  三名中国公民在事故中受轻伤

  本报讯昨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此表示,中方对此次事故中的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

  此次事故发生的第11区车站是阿根廷华商相对集中的地区。洪磊介绍说,事故发生后,中国驻阿根廷使馆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派领事部官员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通过当地侨团收集关于华人华侨在事故中受伤的信息。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23日证实,一名中国公民在事故中不幸遇难。中国驻阿使馆当天发表公告说,使馆领事部官员已与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并提供了必要帮助。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22日证实,在此次布宜诺斯艾利斯列车事故中有3名华人受伤,所幸他们的伤势并不严重,目前均已出院。(邢世伟)

  现场

  列车撞向站台就像发生地震

  幸存母亲只顾保护孩子,不知如何被救出

  事故发生时,车站内聚集了大量等待列车的乘客。他们没想到,这辆列车进站后却没能顺利停下来。

  “到处是血和受伤的人”

  监控录像显示,列车在进入站台后并未按规定停下,而是继续向前冲去,很快撞上前方的二号站台。猛烈的撞击使得部分车厢脱轨。事故发生时,列车车门已经处于打开状态,一些乘客因此被甩了出去。一名乘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当时惊呆了,到处都是血和受伤的人,甚至还有乘客被直接甩出了车厢。”

  这列城铁列车的前端遭受的冲击最大,损坏最严重。28岁的阿尔弗雷多正在重点站等候反方向的列车,他说:“我看见列车驶来,但方向不对,速度还很快。于是我开始大喊‘没刹车!没刹车!’随后我也受到了冲击,当时感觉就像是地震。”

  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当时人们在站台上乱作一团,不少人被惊吓地尖声呼叫,还有人立即冲入事故现场,将困在车里的人往外拉。一名目击者称,“人们开始敲碎玻璃,破窗而出,他们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只为了从车厢里逃出来。然后,我就看见列车的车头彻底坏掉,列车司机深陷在废铁里不能动弹。”

  救援医生被震撼

  幸存者米利亚姆回忆称,她当时和两个孩子在车上,只感觉大家就在一瞬间都倒在了地上。“我不知道我们是怎样被从车厢里救出来的。当时车门就压在我身上,我紧紧地护着自己的孩子。”

  乘客伊扎奎尔在事故发生后向媒体表示,“车上当时都是人,因此造成的伤亡特别严重,救援的医生都被惨烈的事故现场震撼了。”(冯中豪)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自治区政协十届五...
文化强区展开壮美...
【两会影像】各抒...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堂草原摄影展走进联合国
无偿献血
最“柔软”的挂历
垃圾场变梦幻海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