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市桥头工“僧多粥少”揽活儿难
 

  “要招工吗?体力活儿、木工、瓦工都能干。”“是来找家政收拾卫生吗?”刚走到呼和浩特市新华桥桥头,就有一群人围拢上来。记者停下脚步,在寒风中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农民工的所思、所虑、所想。

  新华桥是呼和浩特市最早的农民工集散地之一,靠打零工为生的进城务工者聚集在这里,平时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其中七八十人是装修工。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城市里的“揽活儿市场”。

  “最难的就是没有固定的营生,找不到活儿干。我干了20年油工,有技术但没资格认证,又没有文化,所以雇主都不信任。除非是别人介绍去的,否则开工前人家根本判断不了活儿干的怎么样,介绍的活儿毕竟是少数,很多雇主都是认证不认活儿。”李平是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农民,老家常年干旱,种地收成不好,有的年份甚至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他选择把地租出去,自己进城打工。

  “现在社会对桥头工都不认可,同样的活儿,我们干给的工资就少,被挑毛病扣钱是常有的事。”老李话语里透着委屈和无奈。

  近两年,呼和浩特新开工楼盘减少,装修用工量也随之减少,“人多活儿少”的问题愈发突出。近几个月,李平和他的伙伴们平均每周只能揽到一个活儿,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这个月只接到了两个活儿,一个是给住宅刮腻子,一个是帮人家搬东西,总共就挣到400块钱。”李平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年龄大、技能少,加上当地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不足、用工市场对简单劳动需求较小,是桥头工们找活儿难的主要原因。站在桥头“揽活儿”的农民工,多数在45-65岁之间,大多没有文化,也没有特别手艺。瓦工邢利峰告诉记者,他也非常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没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机器之类的工作无法胜任,可以选择的工作少之又少,找不到活儿成了最揪心的事。

  与此同时,招工难的问题在呼和浩特市很多企业、尤其是餐饮行业普遍存在。酒店老板王军民告诉记者,现在最缺的是服务员,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合适。“眼里有活儿,干活儿还利索。”他说,“桥头工们只能做勤杂工,岗位不多。”

  “我想和城市一起发展,真希望以后找活儿能容易些,少几天空守桥头的日子,把自己的本事全都发挥出来。”李平充满期盼地说。 (冯世帅)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自治区政协十届五...
文化强区展开壮美...
【两会影像】各抒...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堂草原摄影展走进联合国
无偿献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