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13.7%,社会养老却刚刚起步
慢慢变老,怎么浪漫得起来
制图:张芳曼
编者按:去年全国两会上,社会养老是一个热点话题。一年过去了,社会养老,政府有何创新举措?哪些难题亟待破解?服务质量怎么提高?未来又该从何处着力?顺着三位政协委员提案中的思路,我们策划了“关注社会养老”系列报道。
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3月1日举行。会上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
不久前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资源配置不合理
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镜头:湖北武汉市江汉区的万松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传来一阵阵轻快的音乐。十多位“枫叶红乐队”的队员正在中心活动室里排练,吹拉弹唱,好不热闹。万松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10年8月开办,可以同时接纳120余位老年人在此活动。
街道干部王青春介绍,服务中心的建设费主要是由中央国债资金资助的,各级财政也拿了些钱。中心共有8个工作人员,包括中心主任陈玉兰和保洁员、炊事员等。陈玉兰坦言:“这里一年的运营成本,总共大概要18万元。收费非常低廉,基本是亏本经营。”
武汉计划到2015年全市中心城区将建设养老机构300家,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0余家。送餐服务、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综合服务,在许多中心并未完全开展起来。
湖北省民政厅承认,目前该省已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多数在规模、设计、功能等方面难以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
规划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认为,总体上看,社会养老服务在各地都有发展,但资源配置不合理,既不公平,也缺乏效率。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养老服务数量与质量差异很大,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护理型养老服务与非护理型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政府投入不足
补足历史欠账,是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镜头:穿密林,过沟坎,记者从海口市向南行车1小时,来到琼山区旧州镇敬老院。敬老院院长陈昌盛介绍,旧州镇敬老院原来只有几间破房,供养15名五保老人。由于没有厨师,老人买菜做饭没规律,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民政部门投入540万元,改造扩建敬老院。2011年3月,建成三幢两层老人公寓,可居住134人。院内配有厨房、餐厅、医务室、文化室。目前,敬老院入住70名五保老人,平均年龄72岁,最大94岁。
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邱天华介绍,海南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占全省人口户籍总数的12.6%。由于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现有35000名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仅11%。
不仅仅是海南,补足历史欠账,是目前各地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一道必答题。
上海为了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破解“一床难求”难题,从2005年起,把每年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十一五”期间,上海养老机构建设投资总额3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22.8亿元,社会投入13.2亿元。全市养老床位数从“十五”末的5万张,跃升至“十一五”末的10万张。
前不久召开的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武汉市委专职副主委、武汉市汉南区副区长陈彩凤建议,要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将养老事业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性投入递加机制,其增幅不应低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幅。要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规划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出责任,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民间投资规模有限
潜在市场规模超4500亿元,就业岗位潜在需求超500万个
镜头:在长春市绿园区梧桐社区一汽四环花园,刚进小区就看到“爱心敬老院”,牌子不大,挂在楼门洞的上面。走进室内,坐在床上的老人们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节目。
这样一个小型的家居式老年公寓共入住了29位老人。49岁的王桂英是爱心敬老院院长。谈到困难,王桂英希望政府在水电暖费用上给更多优惠。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养老服务业是潜在的“朝阳产业”,另一方面,它也仍然是个“微利行业”,这就造成了目前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与养老机构民间投资较冷的现实。
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按照规划,各地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记者注意到,各地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比如苏州市规定,凡新建具有介助、介护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0000元的一次性建设经费补贴。
今年1月9日,海南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服务机构若干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政府从前期的规划、土地,到建设的补助、税收,再到运营中的收费、医疗,进行全程支持。
“海南风光秀丽,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养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将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邱天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