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建设街,住着这样一对特殊的母女——81岁的李惠英照顾残疾女儿尚纪春52年,不离不弃。她用善良和无私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她对残疾女儿的呵护感动了周围的人。
李惠英是河北人,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跟随丈夫尚家平来到呼和浩特市工作、生活,曾经在呼和浩特火车站当过服务员。1960年,尚家平接受组织安排,到土左旗开展卫生、科技工作。第二年,李惠英抱着刚满6个月的女儿尚纪春,来到土左旗照顾丈夫的日常起居。由于水土不服,尚纪春总是发烧、腹泻,因当时条件有限,只能依靠土方子治疗。可是,尚纪春4岁时仍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经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由于就医不及时,病情越来越严重。
在李惠英的精心呵护下,身患残疾的尚纪春一天天长大了,直到20岁时才能勉强站立,但四肢仍很僵硬。1982年,随着尚家平工作的调动,一家人返回市区,住进了新城区区委宿舍楼,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住房面积大了,活动空间多了,李慧英便用自己的双脚夹住女儿的脚后跟,用力推移女儿的双腿。尚纪春每挪动一步都很艰难,走不了几分钟就会满头大汗。后来,经过母女俩的共同努力,尚纪春终于可以勉强扶墙行走了,还可以扶着凳子挪步。等到学会自己洗脸、上厕所、穿衣服时,尚纪春已经30岁了。
每天起床后,尚纪春先要自己洗脸,然后借助凳子的支撑挪动脚步,走在李惠英身边,请她帮忙梳头发、戴发卡。“现在,她虽然能走路了,但总是站不稳,经常摔倒。牙齿已经摔坏了4颗,头上留了很多伤疤,有的地方一直长不出头发。”看着女儿,李惠英的目光里充满了疼爱。
尚家平去世后,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过了一段苦日子。现在,母女俩依靠低保补助生活。每天,她们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家里。尚纪春最喜欢看电视了,通过电视,她认识了浴液、香水、眼霜等用品,总是向李慧英要这些东西。作为母亲,李惠英会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
转眼52年过去了,尚纪春虽然说不出话,也没有叫过一声“妈妈”,但在李慧英的教育下,她学会了走路、写字、刺绣。如今,李惠英上了岁数,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尚纪春成了她心里最大的牵挂:“老伴儿去世20多年了,现在我也老了,伺候女儿很吃力。不过,只要我还活着,就会好好地照顾她……”(记者 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