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自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过了近50个年头。雷锋走了,可雷锋精神却代代传承,让人们总有那么多感动。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雷锋精神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结合的魅力,在草原传承着。
从给水某部模范团长李国安,到扎根草原的将军之子廷·巴特尔;从舍己救人的“12.14”英雄群体,到把光明留给人间的大学生李莹;从“把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的基层干部戴成钧,到鞠躬尽瘁的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层检察官张章宝,到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公安局长郝万忠……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崇高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日记》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代表了人们对高尚精神的持久向往和追求。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有无数的雷锋与时代同行、与无私奉献相守。
让雷锋精神在出租车行业闪光的包头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几百名志愿者在辛勤劳动中学雷锋,被市民誉为流动的文明窗口;扎根农村、义务扶贫的清水河县畜牧局退休干部武汉鼎,用科技知识改变着农村的贫困面貌;只有初中文化的蓝领专家郭晋龙,立足岗位勤奋创新,先后参与了19项大型技改革新项目,两度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中国铁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达拉特旗爱心希望小学校长张宇,用自己的努力为残疾孩子提供免费教育,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爸爸”;草原母亲苏日娜,从火海中首先救出邻家的孩子,自己4岁的孩子却葬身火海;现役军人邰忠利和骆超强纵身跳进水里的那一刻,就诠释了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2009年的冬天,马上就要过年了,可我妈妈却走丢了。是‘雷锋车队’的师傅们放弃了挣钱的机会,大街小巷来回跑帮我找到了妈妈。雷锋已经走了,可新时代的活雷锋就在我们身边!”3月1日,一位参加雷锋精神学习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的群众,用通俗的语言说出了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有一个由贫困学生组成的爱心社。他们中的不少成员因为自己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萌生了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别人的想法。他们的帮助对象是农民工子女,辅导孩子们学习,给孩子们买书本文具。力量虽小,但爱心所收到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有一条29年铸就的志愿服务“金锁链”,从帮助孤寡老人到关爱留守儿童、参与无偿献血,他们力所能及地向社会传递着温暖。
在社区,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扶老助残的忙碌身影,这些志愿活动让许多孤寂和无助的生命得到帮助和安慰;在偏远农村牧区,总有义诊、义演团队在在村舍牧户间奔走,他们的行动,总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感动;在穿梭于城市的公交车上,总有人起身让座,一个简单的动作,传递的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每当人们看到社会上令人失望的冷漠,便会呼唤:雷锋在哪里?而每当这些温暖人心的感动出现在你我身边,我们也会说:雷锋就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就是在这样的行动中传递的。
雷锋精神从不是一种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标杆。雷锋精神体现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这种精神一直在与时代同行。2012年2月,自治区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这为我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生活中,人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冒险从着火的出租车中救出遇险司机的颜旻、颜昊,为了阿拉善盟纳林高勒爱民固边模范新区建设6次推迟婚期的民警金峰,忍着自身病痛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草原好军医郭纯……新时代的草原雷锋,就像茫茫夜空中的璀璨明星,闪耀在北疆草原。在他们的带动和感召下,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