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内蒙古军区某汽车团官兵格外忙碌,准备维修工具、种养殖书籍、日常药品……他们的“支农大蓬车”将又一次开进驻地农村开展“学雷锋”活动。这已是该团持续28年进村为农牧民服务。
“多少年了他们从未间断过对我们的帮助……”提起汽车团官兵,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讨思号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你真心真意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就会把你放在心上。”该团政委付进路动情地说。村民王大姐手拿着一张“爱心联系卡”说:“一卡在手,啥事不愁!”去年,她家养的十几头小猪突然闹起了病,不到两天,活蹦乱跳的猪全病倒了,找了几个兽医都无可奈何,她心急如焚。好心人提醒道:“汽车团的猪养得那么好,他们一定有经验,为啥不向他们求助?”王大姐马上按“爱心联系卡”的电话给汽车团打电话,不到半小时,后勤处负责种养殖的贾志国助理员赶来了,钻进猪圈测量体温、察看猪粪、配药打针……没几天,王大姐家的养猪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为了让驻地村民们学到致富技能,团队主动和附近村委会协调,在各村办起了种植班、养猪班、农机维修班,每年培训120多位村民。在汽车团的帮扶下,石头新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汽车修理、种养示范村。富裕起来的村民们高兴地说:“部队工作那么忙,还时刻想着村民们,他们就是我们致富的大靠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汽车团官兵把“托举希望”的重任扛在肩上。驻地三卜树小学贫困生李日霞,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得知情况后,团里主动与小日霞结成帮扶对子,并承诺资助她到大学毕业。近年来,该团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300余人,每年捐款10万余元。
大爱无疆。该团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他们也把爱民助民的好传统带到异国他乡。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市星基地社区有一条长约200米的土路,是2000多居民的必经之道。因战乱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水路。时任维和大队指挥长的贾付喜看到后,利用星期天带领100多名维和官兵,顶着烈日平整路面。城区无土,他就带领官兵到十几公里外的郊区取土;没有施工机械,官兵们就靠人抬锹铲。看到这些,当地居民深受感动,自发地加入到修路的队伍。看着修好的路,居民们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口中不停地喊着:“Chi″“,G″″d!”修路、修缮校舍、赠送学习用品……所有这些,在中国维和军人看来都是小事,可利比里亚群众却把一桩桩、一件件好事都记在了心上,当维和官兵回国时,中国维和运输分队营区门口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当地群众。
“爱无国界”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汽车团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少年,他们胸怀大爱,无私奉献,把友谊的种子播撒;多少年,他们始终如一,爱民助民,把人民的利益高举。抗雪灾、抢运电煤、西南抗旱……危难面前,他们用行动践行了诺言,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部队先后2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公益之星爱心单位”、“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崔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