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盟市图片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为了后续有人
 

  为了让蒙古古筝(雅托噶)后继有人,娜仁格日乐老师虽然已是73岁高龄,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

  3月10日中午,在学校小餐馆刚刚咽下饭,娅伦·格日勒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来到学生宿舍。她要检查学生们是不是乖乖在睡觉。

  娅伦·格日勒不是普通的老师,她是中央民族歌舞团指挥、清华大学合唱团指挥……她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国内国际合唱舞台上,是在国际合唱界都卓有影响的指挥家。她要去看的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基地班的学生。这个班级由政府出资培养,为的是培育音乐艺术高端人才,传承弘扬蒙古族合唱艺术。

  2008年初,娅伦·格日勒风尘仆仆地走遍了锡林郭勒盟、通辽市等8个盟市的88所小学,为合唱基地班招生,她在9000多名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中寻找最真挚、最纯朴、最具生命力的声音。最后,50个孩子承载着浓浓的期待,成为当年9月开班的合唱基地班的第一班学生。

  合唱基地班学制6年,采取全新的方法教学,文化课教师全部聘请重点中学的蒙古族优秀教师担任,专业课则请来了著名艺术家和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美国的音乐教育专家。除了学习普通中学的所有课程外,基地

  班的学生还要学习蒙古族长调、无伴奏合唱、马头琴、钢琴、雅托噶、蒙古舞表演等。

  第一班学生初中毕业后,娅伦·格日勒又从牧区招收了41个孩子,成立了小班。“管这些孩子非常麻烦,他们都是小小年纪离开家,得照顾他们的全部生活。病了,得带着去看病、做饭,督促按时睡觉、帮盖被子等等。而大些的孩子又到了青春期,有的很叛逆。”她坦言,教育是件很难的事,同时身兼保姆、老师和管理者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但大多数孩子学习很好,练琴也不用督促,这让她高兴又惊奇。

  “我要把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教好,而不是个别的几个。对这些孩子的教学是严格的,艺术课程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如今,娅伦·格日勒推掉了很多演出和课程,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基地班的孩子们身上。这位被指挥界誉为“声乐雕塑家”的蒙古族指挥家,现在过着排练、演出和带课的普通生活。这不是她最终的选择,但她干得一丝不苟。

  支撑着娅伦·格日勒的是一种责任感。她说:“一个人优秀,力量有限,但如果有一批优秀的人,他们在各个地区发挥着作用,这样文化不就起来了么。”(记者 胡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赵静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