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为什么要“闰”一秒?
在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曾自以为豪地表示自己的手表是按标准的“原子时”来运行的。而事实上,我们目前使用的时间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原子时”,而是一种与“世界时”相妥协的原子时,名为“协调世界时”。
“为什么叫‘协调世界时’呢?因为原子时与世界时都有不足,考虑到两种时间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UTC)’的概念。也就是说,当地球自转越来越慢的时候,两种时间差距加大。当世界时与原子时相差累计到接近0.9秒时,协调世界时就闰(增加或减少)1秒。而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都是协调世界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张旸说,协调世界时既考虑了日长生活的感受和方便,也考虑了计时系统的严格性,是一种兼顾多方需求的时间计量系统。
什么时候“闰秒”随便定吗?
如果某一年需要闰秒了,那么闰秒的时机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尽量考虑社会生活的方便,首选当年的12月31日或6月30日的最后一秒,其次是3月31日或9月30日的最后一秒。比如上次闰秒出现在2009年1月1日的0时0分0秒(即2008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秒)。
到目前为止,世界时和原子时已经相差34秒,也就是世界时比原子时慢了34秒。闰秒具体在什么时间进行,要通过天文观测确定世界时与原子时的时差后才能确定。
为什么都是“多1秒”没“少1秒”?
从目前来看,闰秒的年份没有什么规律。至今都是“多1秒”,还没有出现过“少1秒”。我们用的协调世界时,用的世界时的“时刻”和原子时的“秒长”。因为地球自转越来越慢,导致“世界时”秒越来越长,就只能是对“协调世界时”加上一秒。
如果闰秒这样年复一年地增加下去?是不是会出现“闰分”?张旸说,这个不会的。
每当调整过一次以后,原子时和世界时之间就会接近于没有误差。“这种调整是不能简单地重复叠加的。”
本报记者朱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