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有多长?对于历经风吹雨打、傲立世间近千年的金界壕遗迹来说,30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弹指一瞬;而对于默默守护她的一个老人来说,30年却是其整个人生当中几近半生的光阴。
这个义务守护金界壕30年的老人名叫宋兴家,家住霍林郭勒市宝日呼吉尔街道红石社区,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蒙古族老汉。因为去年一场脑溢血留下了后遗症,如今,老人的右手已经无法动弹,行动也有些不便。可一旦人们和他谈起金界壕,老人立刻变得神采奕奕。
“哪怕付出一辈子, 也要保护好她”
对于宋兴家来说,发现金界壕遗址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1981年,那时我刚从老家赤峰搬到霍林郭勒,一次到地财后山去采蘑菇,不经意间发现一段土墙深藏在草丛之中,蜿蜒几公里,特别壮观。”当时的宋兴家还不知道这段土墙到底是什么来历。经过辗转打听,最后从当地一位长者那里知道这段土墙原来就是金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宋兴家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这段承载着历史的遗址着实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可是到了第二年,宋兴家高兴不起来了。
上个世纪80年代的霍林郭勒正处在初步开发阶段,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组建家园,有一部分人为图方便就在遗址处取土建房。“一开始,那处遗址保存的特别完整,有一个瞭望台、四个守备台,可是到了第二年我再去看的时候,都已经被破坏掉了,真是痛心啊。”
提起那段历史,老人至今依然唏嘘不已。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宋兴家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决定:不管多么艰难,我一定要守好这段遗址,哪怕是要用一辈子去作为代价。
1982年,宋兴家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仓库管理员的工作,驾好一辆毛驴车开始了自己随后30年义务守护金界壕的旅程。从那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宋兴家每天带上苞米面和饮用水,往返于霍林郭勒市境内绵延30多公里的金界壕遗址。
青山不语,可遗址旁边的两条深深的车辙却在无言述说着老人的付出。
“人们现在不理解,但总有一天会明白”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宋兴家坦言,这些年,为了保护金界壕,自己遭受了不少白眼和谩骂,甚至还挨过鞭子。“那是1998年,有个牧民到遗址上去放牧,我劝他离开,告诉他这是遗址,是文物,得好好保护,可是人家不听啊,还说你谁啊,管得着吗。我没办法,赶着驴车去了文物局反映相关情况,后来文物局来人把他劝走了。那人很恼火,走之前冲上来就给了我一鞭子,嘴里还骂骂咧咧……”
宋兴家说令他至今难忘的,是把自己身上仅有的1块3毛钱拿给在遗址上玩耍的孩子们买糖吃。“那是1993年前后,有一群孩子要在遗址上踢足球,我怎么劝都劝不走。最后实在没招了,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1块3毛钱拿出来让孩子们去买糖吃,劝他们到别的地方去玩。最后孩子们走了,我的心里也疼的不行。我的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因为穷,从来没给孩子们买过糖。那时候心里可真不是个滋味。”
为阻止牧民在遗址上取土、放牧,宋兴家几乎得罪了周围所有的人。对于人们的不理解和怨恨,宋家兴总是自我安慰: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2001年,当得知金界壕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平时舍不得买酒喝的宋兴家破例买了一瓶老白干,就着几个大包子,坐在金界壕遗址边上喝了个一醉方休……
“若有来生, 我一定好好补偿他们”
宋兴家说,这些年的付出,他无怨无悔,惟一愧对的是自己的妻儿。为了守护金界壕,他再也没找份工作,家里只能靠低保和妻子捡破烂、打零工维持生计。
曾有人劝他,你义务保护遗址这么多年,对政府也算是有功之人,现在你家里这么穷,要不你去找找政府,让他们帮扶帮扶你?
“再怎么说我也不会去。我这些年保护遗址,别人都认为我有所图。哪怕是穷死,我也不会去找政府!”对于有些人至今说他“别有用心”,宋兴家总是会在“慷慨陈词”一番后叹上一口气:“他们不懂啊!他们不懂!”
对于妻儿的愧疚,是宋兴家这些年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一个结。
2009年,妻子胡凤荣在替人打工割牧草时,不小心划破了左手大动脉,一时间生命垂危。看到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妻子,这个年过六旬的汉子泪流满面:“你常说我不好好过日子,不务正业……这些年委屈你了。若有来生,我一定要好好补偿你,哪怕是为你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这几年,周围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是宋兴家一家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眼看着两个儿子就要成家立业,可是自己却没能为他们盖个新房,这成了宋兴家的一个心病:“我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
这些年,尽管政府在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周围的百姓也开始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自觉加以保护,但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加之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霍林郭勒市境内的金界壕遗址仍在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下沉。“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我现在身体也不行了,说不定哪天人就没了,但是,我希望金界壕能千秋万代长存下去,她是我们民族的根啊,希望政府能多想想办法。”谈到金界壕遗址的未来,宋兴家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