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姓周的村民因为占地补偿的事又来了,我们把相关部门的人都叫齐了,看今天能不能解决这事。”3月20日早上9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驻金河镇检察室里,检察官郭庚接到了后白庙子村村委会负责人的电话。
“知道了,马上到!”郭庚收拾上东西就和同事云文浩往后白庙子村赶。路上,郭庚边开车边对记者说:“后白庙子村离市区近,近年来许多土地被占用,因此而发生的纠纷也不少。这回占的3亩地本来是荒地,但这个姓周的村民耕种了10多年,便要求给他占地款,还几次到镇里告状。”
车行5分钟就到了村委会,村委会的办公室里,60岁的老周情绪很激动,村里和镇里的干部都在场劝说。郭庚又一次耐心细致地讲解了相关法律、政策,平静下来后,老周与村委会签了初步协议,他说:“原以为检察官不好接触,是管大事的。真没想到这么平易近人,说的话这么在理。”
中午回来的路上,郭庚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检察室成立2年多来为辖区内群众办理的一桩桩涉农案件,一件件服务农民、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小事。2009年12月份驻乡镇检察室成立后,郭庚和另外2名检察官便经常奔波于黄合少镇、西把栅乡和金河镇3个乡镇之间。
记者看到,检察室门上贴着一张便民服务卡,上面有3名检察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郭庚说:“基层的问题形形色色,解决哪个问题都不容易,我们基本不在办公室里办公,都是在现场。”(记者胡芳 通讯员 李晓静 张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