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弘扬雷锋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如今,新一轮学习雷锋热潮在神州大地奔涌激荡。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农村牧区,通过志愿者服务、扶贫、赈灾、助学、助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雷锋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50年来,雷锋精神之所以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涵着人类道德最精华的成分,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最核心的价值取向。雷锋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成为人类追求道德完善的最佳范例。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发达,物质生活如何富足,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美德,始终是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凝聚干部群众的思想和意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凸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这不仅刺痛了我们的神经,更让我们深刻警醒。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倡导文明新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主题。

  我们看到,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行进中,爱心和善举从不缺失。从长期扶助孤老、救危济困的80年代新雷锋朱伯儒,到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以“最美妈妈”吴菊萍为代表的感动中国系列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雷锋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我区也涌现出了丁新民、朱清章、张莲云等一大批身体力行雷锋精神的道德模范。正是有了这些“活雷锋”坚定不移地传承、与时俱进地发扬,雷锋精神成为一个永远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标志,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贡献出更大的智慧和力量。(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现场普法
走进大剧院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