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旗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乳、肉、薯、菜、油、饲草”六大主导产业建基地,初步形成了无公害马铃薯、蔬菜、油料、饲草料种植基地和优良畜禽养殖生产基地。
一是蔬菜产业规模稳步发展。旗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业。累计投入资金3750万元,于2001年建起了占地327亩,华北地区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20万多吨,在市场的带动下,近年来,太旗多品种蔬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左右,蔬菜种植产达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0%左右,2011年全旗蔬菜总产量达到54万吨,其中西芹种植3万亩平均每亩收入达3000多元,蔬菜销售总收入达4亿元,农民仅蔬菜一项人均增收560元,同时也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制冰、捆菜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年总收入达5000多万元。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太旗生产的西芹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察哈尔牌,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被命名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太旗被农业厅合名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各类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运销华北、华中、华东等10几个省市,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按照“做亮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太旗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种植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目前,共有138座日光温室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调整蔬菜内部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马铃薯产业效益明显。近年来,太旗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专用马铃薯种植作为实现太旗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 2004年,旗委、政府加大对园区配套建设的力度,以国家投资900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3000多万元,建成水、电、路和大型节水喷灌设备相配套的专用马铃薯园区294处、19.7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标准化马铃薯生产基地,已被国家列为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马铃薯优势作物产业带、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示范县和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为“精豆”商标,被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转换产品。马铃薯园区建设涉及全旗6个苏木乡镇45个嘎查村,覆盖农户8000余户、3万多人。全旗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88家。在马铃薯示范园区带动下,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产量达54万吨,在去年马铃薯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太旗马铃薯产值达4.5亿元。先后引进北京辛普劳公司、内蒙古富广公司、内蒙古沃尔图薯业有限公司、恒源农业有限公司、沙源马铃薯种业责任公司、格瑞得马铃薯种业公司、拓普瑞种业有限公司等落户太旗。
三是油料产业基地稳步提升。太旗依托当地盛产优质胡麻籽、菜籽等油料资源,加快胡麻、油菜籽生产基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盟最大的油料交易市场,带动油料作物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经营与发展,使之成为全旗最大的亚麻籽油生产带。在建设油料基地的同时,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依托红井源油脂厂打造出了“红井源”牌绿色健康食品,2000年被农业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2003年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2006年通过ISO9004: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被认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销售网络遍布华北北部地区、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同时远销京、津、沪、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同时将积极拓展东北及南方市场,力争打造中国胡麻油第一品牌。2011年全旗油料种植面积16.8万亩,总产量达到839.4万公斤,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油料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又一主要途径。
四是饲草产业基地健康发展。近几年,为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太旗引导农牧民积极开展饲草料基地建设。2011年,全旗利用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共建成饲料基地38.8万亩,为舍饲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以马老四牛羊肉加工、昌原饲料为龙头的饲料加工企业均得到快速发展,一个规模化的畜牧业正在形成。
五是奶牛产业发展迅速。太旗以昌原饲料公司、军起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崛起,促进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奶牛养殖小区14处,专业村24个;发展到2011年分别达到44个、34个。五年来,共引进荷斯坦奶牛7581头,奶牛从2007年的2.1万头发展到2011年的3.4万头,奶站从2007年的36座发展到2011年的67座,日产鲜奶从2007年的110万吨发展到2011年的170吨。重点在扩大奶牛饲养量和提高饲养管理上下功夫,对虽有一定数量但仍不具规模的村和初具规模的专业村,采取补贴建设棚圈的方式激发养殖奶牛积极性。
六是肉牛产业稳步推进。太旗抓住有利时机,广开销路,开拓市场,对肉牛进行育肥,力争做到不育肥不出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将肉牛产业发展做为农牧业产业经济的又一突破口进行集中推进,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集约化、产业化畜牧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全旗适当引进新品种,逐步形成畜牧业良种基地,五年来,共引进西门塔尔牛10095头,2011年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20处,日历年度肉牛存栏2.8万头。各地正通过散户抓繁殖、大户抓育肥、中介组织抓市场、龙头企业抓基地的新形式,形成全旗分工分业的生产、育肥、加工的生产体系及区域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