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点PK台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被迫让渡的“伦常之乐”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1 09:41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龙年生子多,各地月嫂价格疯涨。北京、上海收费最贵的月嫂,佣金已超过1.5万元。收入甚至超过一个经过多年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记者调查发现,当代产妇因匮乏婴儿护理常识而盲目迷信月嫂的专业性以及月嫂公司、月嫂培训等商业机构的炒作宣传,共同烘焙出了“天价月嫂”。(4月10日《新京报》)

  “月嫂”天价就像房价高企一样,泡沫肯定不少。现在来看,月嫂公司等培训、中介机构确有利用信息垄断优势“欺蒙”产妇们的嫌疑。让她们在一种被炮制出的“月嫂紧缺”氛围中,不自觉地加入到对“请月嫂”趋之若鹜的行列中,也使得“月嫂”供不应求的市场幻觉恶性循环下去。道理是这样,可也没必要只是去谴责那些处心积虑揽客的中介和月嫂。他们抓住的或者说迎合的,不就是产妇们“不懂带孩子”“不懂哺育期护理”的软肋吗?

  “月嫂”、“催乳师”这些现在还压根称不上一个单独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种,能够“甚嚣尘上”,让众多白领、精英“欲罢不能”。其实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快节奏下“工作对家庭的全面侵蚀”。由于夫妻双方工作繁忙,或者说休假带孩成本很大,使得新晋的“爸妈”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并适应“抚育稚子”。这也间接导致年轻一代对哺育后代显得异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生活的机能在退化。

  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一起亲自照顾,这本身就是家庭伦常之乐的应有内容。虽然照料襁褓中的婴儿,难免琐碎、麻烦,甚至让人心神难宁。可,也正是在一次次被孩子啼哭惊醒,一次次半夜帮孩子换尿布的操劳中,亲自关系才慢慢汇入各自的脑海。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们忙碌的身影,急切的神情,念叨的歌谣,都会一点一滴沉入孩子的意识中。于无形中,传递了爱意,沟通了心灵,亲情也渐浓郁。

  如果连照料孩子都完全让渡给“市场”来完成,表面上是把父母从家庭琐事中解放了出来,实则对家庭伦理温情间接予以了解构。在欧美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所谓“月嫂”。他们觉得生孩子是自己的选择,与他人乃至父母都无关,因此都是自己带孩子,他们将其视作一种天然的权利。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人性化的产育福利供给和普及度较高的助产保健服务。在欧洲一些国家,丈夫可以跟妻子一同带薪休产假。而较为完善的陪产制度、公共医疗设施和社区服务,也使得妇女在孕产期间能得到周到的指导和护理。比如,它们的专业助产士可以从妇女孕期一直跟踪到宝宝6周大,满足了孕产妇的大多数护理需求。

  “天价月嫂”依然炒得沸反盈天,家庭的场域在市场及工作联手压迫下越来越小。“哺育后代”、“料理妻儿”等异常私密的生活环节,也不得不转手他人来完成,无疑是种莫大的悲哀。一味仍由“家庭生活”市场化,无益于家庭伦理的建构和维系。夺回被工作和资本“侵占”的时空,才能安稳祥和地享受家庭的应有温情。

  这需要人们转变观念,愿意去尝试并唤醒带孩子的“人类本能”,而不是觉得自己“连孩子都不会抱”就全盘托予他人。更重要的是,相关的公共医疗保健及福利休假体系,也要同步健全起来,让父母们不仅有心有力,也有时间一起照料刚降临的小生命。毕竟,品尝照看孩子的酸甜苦辣,不仅是应有的生活调剂,也是一种自然权利。与其让渡这种机会和权利,不如争取过来并把握好。(王艳春)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