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几万茶企抵不过英国立顿”告诫了什么?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2 09:41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4月8日,中国央视一份新闻调查刷出标题云《中国几万茶企不抵一个英国立顿》。初看,这个标题就令中国人颇感不舒服,一个泱泱茶叶大国为何会如此狼狈?

  其实,“中国几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的说法不是出在时下,而是早在6年前,即2006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一个发言中流露出的观点。那么,6年过去了,为何人们仍然无法改变对中国茶叶的观点?

  有资料显示,在资本市场日益兴盛的今天,股市市场至今没有一家纯正的茶叶上市公司,只有龙润茶和天福茗茶去年在香港上市。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茶叶大国,茶叶行业的诸多乱象也是一因,近日爆炒茶叶概念相继发出,杭州龙井茶叶集团500克西湖龙井创出18万元的天价,接着信阳毛尖春茶标价高达每斤13万元,而在3月27日刚上市销售的四川成都熊猫茶更创出22万元一斤的世界顶级昂贵茶叶记录。虽然这些天价茶叶只是极个别案,但是无论如何让人觉得淡泊、清新、高雅的茶叶已经成为了奢侈品,消费者根本买不起。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高位运行的市场价格,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市场——天价茶真正的消费者并不是购买者,而购买者也绝非是掏自己的腰包去买。在这个看不见的市场里,这些茶叶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现实中人们看的,像“大器”毛尖等“不在市场流通”的奢侈品比比皆是。对这些茶叶爆升怪像,媒体毫不客气指出实在是在爆炒茶叶概念,人为因素、腐败因素、恶性竞争因素盖过市场内在因素。因此,说“中国几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不是没有理由。

  中国为茶叶大国,早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盛产茶叶确实令世界为之瞩目。但是,茶叶大国不等于茶叶强国。中国要成为茶叶强国,英国立顿就是一面镜子。

  英国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年产值为2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7万家茶企,据悉一年茶叶总产值只达300亿元。2011年,联合利华公布2010年业绩达86.05亿欧元,与上年度相比增长11%。其中,联合利华指出,立顿在中国市场增长喜人。

  来自权威信息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茶叶出口14.73万吨,出口金额约为3.6亿美元,平均2447美元/吨,即17美元/公斤,而同期斯里兰卡茶叶出口143300吨,价值6.35亿美元约为30美元/公斤,比中国的茶叶出口均价高出了近倍。既然中国茶叶质量堪称世界有名,为何中国茶叶出口价却比斯里兰卡低一倍?分析个中原因,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多数依赖进口商,根据进口商人的需求来出口相应的产品。而很多进口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只需原料或初级产品。这表明,中国茶叶不能在世界同行享受既得的均价,缺少自己的出口渠道,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也是原因之一。

  还应一说的,中国茶企着眼于互联网爆炒天价,以为如此才是提高茶叶身价的绝招。殊不知,却令广大公众望茶兴叹,一般百姓只能作茶叶饭后的谈资,根本无能力购买国内名茶。也就是说,中国一些茶企着眼于是上层人士、豪华级消费,没有适应一般公众消费,因此,很难走进13亿人口日常消费视线。

  由此可见,“7万中国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根本原因是在茶叶销售问题上没有真正做到转型升级。

  培养大众化消费市场是多年来茶叶行业经常呼吁的问题。实际上,对于茶叶消费也好,还是其他食品行业也好,中国领导人经常讲的观点,就是乘以13亿人口,也就是看问题想问题要想到13亿人口。中国扩大内需之所以成功,就是着眼于13亿人口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巨大,占有它就可以令商品扎根。一个好的茶叶品牌不靠爆炒,靠的是持之以恒的质量、功夫和货真价实的信誉。

  6年间过去了,“中国几万茶企抵不过英国立顿”的口号竟然反复出现,令人如芒刺背,但催人警醒:中国茶叶行业和中国茶企有识之士应为之奋发有为。 (冯创志)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