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播时,已经连续两年实现水稻增收的刘会森对今年的种植安排早已胸有成竹:“高标准农田水稻产量高,我一定能实现三连增!”
刘会森是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乡忠诚堡村村民,他所在的村就是旗农业综合开发办项目区所覆盖的六个行政村之一。
从2009年开始,阿荣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在得力其尔乡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5万亩,总投资665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990万元,群众自筹685万元。3年过去了,当地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每年节水约640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0万斤。
刘会森带着记者来到家门口,指着门前的一条条水泥渠说:“以前田间土地不平整、土渠年久失修,跑冒渗漏严重,造成供水不足,我们每年只能看来水的情况种植水稻,产量一直在每亩500斤左右徘徊。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实施后,村民们都采用水稻插秧技术,产量增至1000斤,亩平均增加产量500斤。”据了解,该项目的投入让当地农民年增收1170万元,年人均增收715元。
同村村民孙玉才接过话头:“我种了20年水稻,浇地的水不稳定,从不敢多种,如今建成了这高标准农田,我终于能按自家地的亩数提前育秧了,去年种一垧地水稻净赚了1万元,顶种两垧地黄豆!今年我还想着要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按照农业开发办的科技推广技术要求来种,收入肯定差不了!”
得力其尔乡党委书记韩宪辉介绍,以前村里每年至少有2000亩水稻绝收,如今,稻田喝上了“自来水”全村每年至少可挽回2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记者 王国英 通讯员 杜静 于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