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桥头工市场连发命案 马路劳动力何去何从?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8 09:4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近期,呼和浩特市桥头工市场连续发生两起恶性案件,两名桥头工丧命。这让桥头工这个不被人重视的群体接连被提起,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恶性案件连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何规范管理混乱无序的桥头工市场,成了政府多个部门的难题。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群体,对桥头工生存状况进行了采访调查。

  等活的人很多

  等活时几个人玩扑克打发时间

  回顾:两名桥头工接连丧命

  案件一:因争抢生意捅死桥头工

  3月19日15时30分左右,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和昭君路交叉路口西北角,桥头工张某因为争抢生意被另外一名桥头工捅伤致死。4月16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到玉泉区公安分局刑警二中队队长代社平,他向记者介绍,张某今年29岁,是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红格图镇人,死前一直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对面的桥头工市场揽活。事发当日15时许,张某与同在该市场揽活的刘某因为争抢一桩生意引起争执。争执中,刘某手持一根长约2米的水管将与张某同来的一名男子(身份不明)打伤,张某在和刘某抢夺水管的过程中,被刘某用尖刀捅伤左腿。张某受伤后,沿昭君路一路向南跑,刘某追赶未果,返回案发现场后骑上自行车逃走。张某在跑到一居民小区门口后,最终因流血过多死亡。4月2日,犯罪嫌疑人刘某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被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民警抓获。

  案件二:因几十元的工资纠纷被雇主打死

  4月8日,距离第一期命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发生一起命案。桥头工刘某某因为几十元的工资纠纷而被雇主打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害人刘某某平日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对面的桥头工市场揽活。4月7日,刘某某受雇于赵某某到金川开发区一工地垒砖,每天的工钱是100元。4月8日,刘某某按照约定再次来到工地,却因为停电无法工作。随后,刘某某与赵某某因为工钱一事发生争执。刘某某认为,由于工地停电而不能垒砖,赵某某应该给他支付全天工资,却遭到赵某某拒绝。之后,赵某某给了刘某某125元钱,其中包括4月7日的工钱。刘某某离开工地后,赵某某发现刘某某垒的砖倒了,他认为是刘某某故意推倒的,随后便与朋友张某某、刘某、曾某3人去刘某某揽活的地方找到刘某某,在对其一番拳打脚踢后驾车逃离现场,刘某某被送往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截至4月11日,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

  4月13日,记者采访了刘某某的表妹侯瑞香,她伤心地说:“我二哥(侯瑞香叫刘某某二哥)从小就非常可怜。由于家里穷,他40来岁才结婚,这两年他非常辛苦,起早贪黑站桥头揽活,好不容易日子过得稍微好点了,没想到却出了这样的事。就因为几十元的工钱丢了性命,太不值得了!”

  记者采访得知,刘某某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孩子小,他的妻子就在家带孩子,刘某某每天站桥头打零工挣钱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刘某某出事后,他的孩子每天拿着爸爸的手机问:“爸爸呢?爸爸呢?”据侯瑞香讲,由于受不了打击,刘某某的妻子病倒了,家里没人顾得上照顾孩子,孩子也病了,母女两人都在输液。

  派出所:用工纠纷多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对面的桥头工市场属于玉泉区公安分局西菜园派出所的管辖区。该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西菜园派出所对这个桥头工市场的接处警一直比较多,但是以前并没有发生过命案。西菜园派出所教导员马良骅告诉记者,这个桥头工市场是在近两三年自然形成的,聚集在这里揽活的桥头工最多时达1000多人。马良骅说:“就这个桥头工市场的接处警中,用工纠纷最多,多数是由桥头工之间为揽活互抢生意而引起的。其次是经济纠纷,这些经济纠纷中有雇主与桥头工之间的,也有桥头工与桥头工之间的。再就是治安问题,比如桥头工喝了酒与工友开玩笑打起来的,类似这样的接处警也很多。但是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接处警,许多时候,当我们民警赶到现场时,要么当事人已经离开,要么已经自行解决了。”对于桥头工市场的混乱局面,马良骅说:“这个市场有许多治安隐患,这样的市场应该取缔,但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和工作。对于这个桥头工市场,我们派出所也做过许多管控。这里的桥头工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对暂住我们辖区的桥头工进行登记,也是我们的一个工作重点,录入他们的个人信息,方便以后管理。另外,这里也是我们的日常巡逻重点。”

  变迁:随着城市建设迁移

  在对桥头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呼和浩特市大大小小桥头工市场中,大多数桥头工来自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市等周边农村,年龄大多在30~50岁,也有少数桥头工来自其他省区,如宁夏、甘肃、河北等地。他们中有不少人之前都在建筑工地、装潢公司干过活。“桥头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你往那一站,肯定会有人来谈生意的。”来自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40多岁的吕海波说。他在呼和浩特市当桥头工8年了,8年来,他每天早上8点钟准时来到桥头工市场等活,除了每年过年休息几天,几乎从不间断。

  呼和浩特市大概在什么时候出现桥头工的?采访中,包括“老桥头工”吕海波在内,大多数人称桥头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最早集中在旧城北门一带。“当初站桥头,主要是看人流量大的地方,市民有需要的随叫随走”。时间一长,桥头就成了招牌,刚开始那几年,装修公司比较少,居民家中有需要工人的,都来桥头雇桥头工。

  随着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小区周边的桥头工日益增多。旧城居民赵先生说:“现在家中想打个孔钻个洞啥的,出门找桥头工都有些难了。”

  赵先生家住玉泉区大召寺附近,前些年家中装修,就是找桥头工干的。“找桥头工,商量好价格,一天一结账或者干完活给钱,很方便”。在赵先生的印象中,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哪个区域新建小区增多,桥头工就会随之迁移到哪里。

  桥头工:更愿意站桥头等活

  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坦言,桥头工市场在首府存在这么多年,肯定有着一定的需求。“家中刷个漆铺个地砖做个家具啥的,如果找装修公司,层层转包,不知要花多少冤枉钱。”一位姓刘的市民说,“自己到桥头直接找个工人,谈的价格要比装修公司低得多。什么时候干好,什么时候结账,干不好还可以返工。”不过该市民表示,毕竟桥头工的手艺参差不齐,他是挑选了好一阵,才定下一个。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去看桥头工之前干过的工地,看完样板再订。

  市民吴先生也觉得,桥头工尽管手艺不一样,但有时小修小补不值当去找装修公司,因此桥头工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而对于桥头工来说,他们也愿意坚守在这块根据地上等活。桥头工刘满堂曾经在建筑工地做小工,抹灰、刷油漆的活都难不倒他,他还练就了一手铺地调漆刷漆的好手艺。他告诉记者:“新楼房铺地、刮腻子、刷漆的活,一般情况下整个下来要两三个月,忙完了虽然不一定马上能拿到钱。但是站桥头,接一个活做一个活,时间上比较自由,钱也来得快一些。”所以,很多进城务工人员更愿意站桥头等活。

  苦衷:不稳定无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两年用工量僧多粥少的问题开始困扰着桥头工们。4月14日,记者在南二环与昭君路交叉路口处看到,每当有雇主停在桥头工附近时,就会一下跑过去20多个人,他们都明白尽管很可能这是一顿白跑,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当天10时许,记者看到一辆私家车经过桥头工市场时停了下来,车主从车内探出头询问着什么。顿时,不少桥头工狂跑过去,有的离得很远的人看到后,甚至飞奔几百米冲了过去。桥头工老王喘着粗气挤了上去,递上一张自己的联系卡,随后被挤了出来,他告诉记者:“每次都是这样,你不主动点,一点希望都没有。”

  老王称,从过完年到现在的几个月里,平均每周能揽到一个活就算不错了,月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这个月目前只接到一个活,是给一位居民刮腻子,只挣到300多块钱。”老王的工友讲,虽然站桥头时间比较自由,但是很不稳定,有时候好长时间等不到一个活。

  桥头工往往三五成群,有时候他们会使用武力威胁互相抢生意。据辖区派出所民警介绍,桥头工之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派出所每月都有四五次出警记录。

  “你们干活前会跟雇主签订合同或者立下口头协议吗?如果工作中出现人身安全问题,谁来承担责任呢?”当记者数次问及这一问题时,很多人都摇摇头称道:“工钱都是一天一结算,哪有人会签订合同。而且我们经常干不同种类的活,有时候干完活都不知道雇主是谁。我们是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

  如何寻求出路?

  对于桥头工到底何去何从,无论是单位和个人,都对这一问题颇为头疼。其实,不单单是呼和浩特市,很多城市都存在着这个问题。

  对此,呼和浩特市市容管理局市容市貌管理科贾科长表示,市容并不是桥头工的主管部门,市容对桥头工的管理也没有相关硬性规定,只是根据《呼和浩特市市容管理条例》中其他妨碍市容的行为进行劝导,而且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物体和行为,如小商户小贩占道经营、清理街头广告牌等,并不对人进行清理。

  就此事,记者还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职业介绍中心乔主任。她认为,桥头工市场无序化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社会治安环境,无论是对工人还是雇主的个人权益都得不到保障。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近些年来,由劳动部门牵头,内蒙古自治区职业介绍中心也举办过招聘会,还设有多个灵活就业点,提供一些长期固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对工人进行登记,规范化经营管理,而且人力资源市场,无论是单位登记招工还是个人登记求职完全免费,流程也很简单。但是桥头工市场大多都是苦力活,都是临时性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进劳务市场,认为固定工作相对来说不自由,不如他们打零工来得快挣得多。

  乔主任建议,希望由政府牵头,联合劳动、市容、建设等多个部门对桥头工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协调解决桥头工市场所带来的问题。

  记者手记:影响市容、带来治安隐患、各种纠纷层出不穷……可以说关于桥头工市场的问题比比皆是。且不说已经陆续酿成的两起命案,对于缺乏规范管理、地处城市显眼位置的这些桥头工市场,确实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采访中,许多桥头工及市民向记者呼吁,盼望通过媒体的关注,使这些桥头工的生存现状受到重视,更希望与此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够联合治理,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终止桥头工市场的混乱局面,同时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更好、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就业渠道。(记者王晓博  杨晓丽  摄影记者孟和朝鲁)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