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报言网语】对网络谣言,我们“零容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谣言蒙蔽了群众,损害了社会诚信,甚至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已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毒瘤”。

  在此,内蒙古新闻网草原社区倡导网友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面对谣言,我们“零容忍”!

  菩提树:作为草原社区的管理者,我们将严格把关,筑好防范网络谣言的第一道“防火墙”,一经发现有违社会公德、涉嫌违法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坚决予以抵制。网友轻歌麦田:谣言止于智者吧,人们多擦亮眼睛仔细想想其实还是很好分辨的。说白了就是对社会多一点信任,就会少一些谣言流传。

  网友Kubi001:网络是当今时代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但现在个别网站已经成为谣言集散地了,一味追求吸引眼球,而不管不顾社会道德。应该对这些网站给予严厉惩处。对于地方重点门户网站,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党网就是党网,应该承担起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坚决抵制谣言。

  网友9oodfish:作为网民,应该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谣言,不信谣,不传谣,做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公民。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完善辟谣机制,使谣言无处可传,无人相信。

  网友果缤纷:网络上人们爱用一句话———“有图有真相”,但是有图就真的有真相吗?我看未必,很多谣言都源自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网民朋友一定要擦亮您的慧眼,新闻图片要具备明确的时间、地点,以及必要事件内容,如果以上都不具备,那大家最好不要太信,小心当了别人的“流言传播机”。

  网友通心面:强烈谴责谣言制造者!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利用现代信息传播特点恣意破坏公共秩序的人,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网友没人逼你:作为网民,我们理应有遵守网络秩序的义务,发表言论、表达诉求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可以怀疑、可以质疑,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别人的信任。

  网友便便超人:我觉得相信谣言本身就是可笑的!那么多连基本常识都违背的传闻之所以能糊弄了一些人,不是谎言力量强,而是个人素质和判断力太弱。很简单:从我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钟家新:对哦。现在的人道听途说的事就随便拿出来说,很多私人小网站完全就是为了赚眼球,所以乱传一气。是到了该整顿的时候了。

  网友鼻孔博士:谣言就是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才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吧?个人觉得,媒体和政府部门还是应成为治理谣言的主控方,加强权威信息发布,谁还听小道消息呢?

  网友有点意思:网络不应该成为制造谣言的地方,而是要借助于其特有的丰富信息渠道化解谣言。

  网友饭桶:我也算是个网虫吧,现在各种信息的获得都基本是来自网络了。好多商业化的媒体为了追求信息发布速度而忽视了真实性,成了谣言的助推手。政府应该加强权威网站和官方网站的建设,从那里获得的信息,我们放心!

  网友格子衬衫:凡事多些求证辨别的务实精神,就不会轻易上当被谣言蛊惑。选择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多学科学文化知识,谣言不攻自破!

  网友黑情人:信息实名制是个好法子!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就不敢胡说乱说了。就像火车票实名对黄牛的打击力度一样,微博实名、网络实名的践行是治理乱象的良方。

  网友绝世楼:现在官方的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包括我们自治区的内蒙古新闻网,信息发布速度和权威性、准确性都很好啊!借鉴商业网站的运作模式,提高媒体影响力,正确引导群众,舆论才会健康有序。

  网友理想是什么:“乱说话”看似是发泄,实际是害人又害己:前几年的“蛆虫橘子”让多少农民受害?“西瓜爆炸”又让多少果农受到损失?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不言而喻,从我做起,抵制谣言!

  网友甜蜜的负担:我们在享受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维护舆论环境,根除网络谣言存在的土壤。

  网友官墨:整顿网络谣言,应先从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全面、立体开始做起!在真相面前谣言不攻自破。

  网友一半公子:抵制谣言从我做起不是空话,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就是起点。面对诽谤或者是隐私的泄露,面对不法组织的蛊惑怂恿时,我们应该站出来说“不”!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更多内容欢迎登陆:http://bbs.nmgnews.com.cn/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棒子”真棒
保畅通
又到桃花盛开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抓质量 抢进度 保工期
蒙古文版《学生科学技术百科》首发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