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签约
上车容易下车难
朝鲜半岛上南北双方长期对峙,核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上个世纪后期,在冷战逐渐结束的大背景下,朝鲜于1985年也签署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那么按照规定,作为无核国家的朝鲜就不应该再发展核武器。
但朝鲜面临与韩国、日本的对峙,私下还在发展核技术。由于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就监督检查问题发生摩擦,朝鲜在1993年就曾试图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来经各方努力斡旋挽留住了。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态度逐渐强硬,小布什在2002年更给朝鲜扣上“邪恶轴心”的帽子。朝鲜因此在2003年正式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当时的朝鲜还表示无意发展核武器,自己的核技术是民用的。
然而国际社会认为,如果任何国家加入之后都可以随便退出,那这个条约的存在还有何意义?更何况,朝鲜在随后进行了核试验。
朝鲜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也正是为人诟病的地方。
印度核武
我行我素不受制
至于印度,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科技力量发达的大国,他的核武器发展进程远远走在贫弱的朝鲜前面。早在1974年印度就进行了一次核试验,1998年里又连续进行了5次核爆。再加上近几年的中远程乃至洲际导弹发射。毫无疑问,如果真的爆发核战争,印度核打击的力度将远远超过朝鲜。
但是这次联合国没有大张旗鼓的谴责印度。原因很简单,因为印度从来没有签署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然就可以不受这个条约制约。所以,印度进行核试验也好,进行洲际导弹试验也好,尽管总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但因为不存在法理上的违规,大家最多也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奉劝”。
印度的核梦想由来已久。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就亲自制定了三阶段核计划,并宣布:“我们发展核武器不是为了战争,但如果形势所迫,也会毫不留情地使用它。”在印度看来,拥有核弹首先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大国地位,他认为“大国必须拥有核弹才有发言权”。其次,核弹是为了达成地区战略威慑力,对邻国巴基斯坦和中国进行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