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母亲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一年后,父亲抛妻弃子一去不返。从此,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18载精心照顾妈妈。母亲节前夕,让我们一起品读———
6岁,应该还是由父母照顾饮食起居的年龄,她却开始为瘫痪的母亲端饭喂饭;12岁,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求学年龄,她却不得不辍学撑起家庭的重担。王叶,一位24岁的普通农家女子,18年来,她用稚嫩的肩膀和坚韧的孝心撑起了残缺的家庭,坚定了母亲顽强活下去的希望。
4月17日,笔者来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廉租住房小区———阳光小区,走进了王叶家。两居室的屋子收拾得整洁有序,里屋的单人床上躺着一位精神很好的中年妇女,一位20多岁的女孩正蹲在床边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她们就是王叶母女,这样的情景从王叶6岁时就开始了。王叶的母亲闫贵萍今年46岁,因为车祸身体高位截瘫,已在床上整整躺了19年。这19年记录着这个家庭从幸福到不幸的轨迹,也记录着王叶照顾母亲的艰辛岁月。
1993年农历腊月二十二,闫贵萍夫妇和同村人乘坐三轮车到县城置办年货,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受重伤。医院确诊为颈椎挤压脊髓破损,中枢神经受到严重损害,胸部以下全部瘫痪。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不见好转,医生建议其回家休养。从此,闫贵萍就躺在了床上,只有头和胳膊能动,手连东西也拿不住,吃饭还得别人喂。
闫贵萍的丈夫在照顾她一年后,看没有好转的希望,便和她协议离婚,离开了她和一双儿女。从那时起,6岁的王叶就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承担起了侍奉瘫痪母亲的重任。王叶每天从奶奶家端回饭,然后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闫贵萍说,王叶小小年纪却不能享受同龄孩子应有的幸福与快乐,她看在眼里也痛在心里。“看着娃娃端不牢碗,怕把娃娃给烫了,饭端在跟前,我心里难受,哭得吃不成。”
到了10岁以后,王叶自己能给妈妈做一些稀饭、拌汤等饭食。她每天都是早早起床,给妈妈洗脸、喂饭,吃完给妈妈在枕边放好水,插一根妈妈可以够得到的吸管,然后匆匆赶到学校。中午和晚上也要伺候妈妈吃饭、睡觉。王叶每天还要抽空帮妈妈翻身,给妈妈做按摩,推妈妈晒太阳。最困难的是给妈妈翻身,闫贵萍说:“王叶年纪小,用不上力,我身上没劲儿,每次翻身她都得上炕,先把我扶坐起来,再用两个胳膊从后面抱住我,很吃力地给我翻身。到了十三四岁,王叶才有力气直接帮我翻身。”
妈妈虽然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但身上没有一处瘫痪病人常见的褥疮及溃烂,也没有难闻的异味,这是王叶精心照顾的结果。闫贵萍的表妹李金萍含着泪说:“王叶就这样一直照顾她妈,那么小的娃娃从没怨言,真是不容易。”
读中学要到县城,这就意味着要离开妈妈,再加上因妈妈治病家里债台高筑,进城上学开支又大,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于是,12岁的王叶不得已放弃了求学的机会。为了维持生计,王叶开始到离家不远的乡村理发店当学徒。每天早晨她把妈妈安顿好才离开,中午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做饭,给妈妈喂饭,帮妈妈翻身,然后再赶回店里。后来,比她大1岁的哥哥也辍学回家,与她一起赚钱养家糊口。
2008年,王叶和哥哥带着母亲从乡下搬进了城里,租住在20多平米的简陋小屋,开始了边照料母亲边打工的生活。她先后在理发店、服装店、食堂打过工,因为中午要回家照顾妈妈,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从小就开始面对生活的艰辛与磨难,王叶并没有感慨命运不公,而是选择了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王叶精心照顾母亲十几年的事情不胫而走,她的孝行感动了许多人。从去年开始,在五原县政协的倡导下,部分政协委员开始给予她家生活上的资助。今年春节刚过,五原县房屋管理和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张德华在走访了解居民住房情况时,了解到王叶母女的状况,及时协调给她们安排了一套廉租住房,同时,还帮王叶联系到一家物业公司上班。
谈起对母亲18年不离不弃的精心照顾,王叶说:“妈妈出车祸那会儿,我还不太记事儿,长大后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母女俩相依为命,在别人看来挺艰难的,但我感觉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百善孝为先,作为女儿,我对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永远不会离开妈妈,走到哪里也要跟她在一起,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
王叶的坚强与乐观感染了妈妈,她也成为妈妈好好活下去的精神支柱。闫贵萍说:“刚出事那会儿,自己常常有想不开的念头,可看到这一双儿女就舍不得了。女儿今年24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她将来能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唐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