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自治区气象局召开信息发布会。
本网讯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11日召开信息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内蒙古气象部门大力加强气象综合观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防灾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尤其近年来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总体而言,我区已初步建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自治区气象局有关领导介绍近年来,内蒙古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关情况。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初步建成
据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愈显重要。内蒙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2010年将“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纳入自治区一号文件以来,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自治区和12个盟市政府全部出台政策性文件推进落实,气象部门主抓的12个试点旗县政府相继出台38个文件狠抓落实。目前,全区12个盟市均成立了由应急办、发改委、财政、气象、农牧业、水利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大部分盟市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当地政府目标管理。
同时,内蒙古实现多部门气象灾害防御联合会商常态化,部门间“互通式”信息共享机制基本形成。建立了“企业出资建设、政府承担通讯费、气象部门负责发布”的农村预警信息传播运行模式。为了推进防灾减灾链条向基层延伸,气象部门与民政、农牧业等部门采取“多员合一”方式建设气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人员总数达到16045人。基层气象部门深入苏木乡镇、社区、学校、工矿企业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避险知识,组织灾害应急演练,增强了公众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天基、地基、空基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系统基本形成
近年来,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自治区自动气象站从120个增加到目前的1000个,建成了由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5部数字化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建成了可接收16个各类卫星遥感资料的地面卫星业务系统,基本形成了天基、地基、空基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系统。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规范短临预报业务流程和预报会商流程,集约化预测预报业务体系得到强化。天气预报时效从3天延伸至7天,开展月、季、年气候预测业务。形成了具有自治区特色的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站、草原110、苏木乡镇信息服务站、大喇叭、显示屏、预警收音机等多渠道、广覆盖的信息发布体系。 (内蒙古新闻网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