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沿省际大通道在乌兰察布市采访,广阔的田野上依旧是大风袭扰,不时卷起沙尘,少见耕地的农人。
“今年旱情比往年严重,雨水少于历年同期水平。全市土壤墒情下降,目前三类墒情的土地占到70%,二类墒情的占30%,没有一类墒情。”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李炳成介绍说。
面对春旱,乌兰察布市积极调研农情,出台贴补政策,制定应对措施,全力确保全市1500万亩耕地不违农时如期种满种好。
该市一方面因势利导,组织广大农民进行顶凌耙耱、冬春汇地、镇压保墒、坐水点种、旱作覆膜,同时启动所有水利设施,开足马力,抗旱备耕;另一方面把自治区拨付的200万元抗旱“坐水种”资金,安排在旱情较重的9个旗县市。截至目前,全市耙耱面积200多万亩,磙压面积180多万亩,汇地面积86.3万亩。
与此同时,该市加大滴灌、微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滴灌设备、喷灌机进行安装、维修调试,并加大对大豆、玉米、小麦、马铃薯良种的补贴,全面做好春耕生产准备。大豆、玉米、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0元,全市补贴资金为3900万元;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面积为25万亩,补贴资金合计2500万元,每亩补贴100元。目前补贴已实现全市全覆盖。(记者皇甫美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