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个人信息亟待“上锁”
 

  买车不久骚扰电话不断

  3月份,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媒体工作的潘女士买新车刚一周,就接到了自称是呼和浩特市车管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车辆购置税可以退还。

  “对方首先确认了我的姓名,询问我是否买了汽车。说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按规定可退还3%的购置税,并提供了退税编号和‘国税局全国统一退税咨询电话’号码,让我尽快打电话咨询和办理退税手续。”对方说得有鼻子有眼,谨慎的潘女士经查询发现,对方的手机号码属地为上海,再上网一查相关新闻,发现这是一种诈骗手段。潘女士十分气愤:“骗子固然可恶,泄露客户信息的人或机构也应该算帮凶!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换了一辆新车,不到一周,他就接到全国各地多家保险公司推销保险的电话。他说:“我的个人信息肯定被卖了。”对此,他非常恼火。

  守法公民被“法院传票”搞懵

  “您家有一张呼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请尽快来取。如需咨询,我们给您转接中院电话。”前几天,家住呼和浩特市昌盛小区的邢志玲在家中接到这个电话后懵了。

  “我家怎么会有官司呢?按电话语音提示,我拨通了人工服务台,接电话的是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女士,说她是呼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让我去取传票。我问什么事情,她说我的银行卡透支了4万多元。我从来没办过银行卡,让女儿去法院咨询后才知道是诈骗电话。”邢志玲说:“让我想不通的是,对方怎么会知道我家的固定电话号码和姓名呢?”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接到过类似的骚扰诈骗电话。不少人还收到过“帮你开发票”、“提供走私车”、“安装卫星电视”等内容五花八门的垃圾短信。遇到这些情况,均证明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郭娟是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随身携带着10多张各种各样的卡,她说卡多了用起来方便,但心里不踏实。“绝大多数业务在办理时都需提供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出生年月、就职单位等诸多信息。申办信用卡时还得提供年收入、家庭地址、家人姓名及手机号码等,我总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银行卡里的钱会被别人取走。”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某些银行员工被曝向他人兜售客户个人信息,导致银行客户资金被盗。据央视报道,被兜售的客户个人信息近3000份,造成损失3000多万元。包括郭娟在内的不少持卡人质疑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

  为使用户免受垃圾短信和邮件等困扰,保障通话信息安全,避免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中国移动内蒙古分公司从今年推出了“客户举报逐一查证”、“敏感操作即时提醒”、“手机病毒预警查杀”等服务。

  内蒙古移动客户服务中心的客服代表小刘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客户可通过10086999短信平台和10086热线,举报网络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对于接收到的举报,公司会借助技术手段逐一核查,如果发送垃圾信息的是中国移动号码或接入中国移动梦网平台的网站,一经核实会立刻封停,并协助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的查处。一旦接到客户举报后,移动公司可经过监控系统对比识别,判定出垃圾信息的号源后予以屏蔽,日均处理不良信息举报数十万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用户至今仍在遭受垃圾短信的骚扰,其中多数人选择了置之不理,而不是举报。挡住垃圾短信,尚需用户与电信公司进一步配合。

  “如今,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泛滥,由此滋生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绑架和非法讨债等下游犯罪屡见不鲜。前不久,公安部部署开展的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类违法犯罪行动,大快人心。希望这样的行动能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执法行为。”呼和浩特市市民王力强说。

  早在前两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就建议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机制,给个人信息加把“锁”。

  目前,我国首个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标准虽已编制完成,然而在采访中,多数被采访者表示:光有标准远远不够,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从源头上予以严打。(记者胡芳  实习生武倩)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获奖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云计算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迁徙鸟聚集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