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乡镇司法助理员:扎根乡村27载调解纠纷八千多起获赞誉
内蒙古新闻网  12-05-21 11:3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疙瘩解开了交情攒下了

  2009年,沙尔沁镇东园村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镇里要征50亩地,涉及的27户村民对补偿能否落实有顾虑,迟迟不肯签征地协议。到了最后,村民们提出一个要求:只要杨立祥给写一份见证书,他们就签字。

  “乡亲们对他的信赖,是在打交道过程中一点点攒下的,他走在村里得不停地打招呼,因为村民们跟他很惯。”东园村党支部书记蔺青云说。

  “只有待人实诚,才能真正跟大伙建立信任,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才能有好氛围。”杨立祥的工作方法之一,可以概括为“三心三意”:诚心诚意,言行上尊重当事人,调解时有耐心、有爱心;实心实意,不和稀泥,不忽悠应付,客观地比较调解与起诉的利与弊,然后提出调解建议;全心全意,当事人坚持起诉的,就尽力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和代理服务。

  萨木佳村村民郭如梅,今年已经80岁高龄。杨立祥曾帮她调解过土地继承权、宅基地等多起纠纷。老人说:“这娃实在,现在大伙有啥想不通的,都愿意找他说说理。”

  注重回访,是杨立祥营造调解氛围的“独门秘籍”。2005年,小巴拉盖村的一位村民醉酒后搭乘农用三轮车,途中一脚踩空被轧死。在杨立祥劝说调解下,车主虽然最后补偿了死者家属2.1万元,但是心里不服气,于是跟杨立祥结下了“梁子”。“调解往往是促成了纠纷双方妥协,当事人并非真正满意。”

  “从那之后,我每次路过他家,都凑过去聊几句。”杨立祥说,开始人家都不让他进门,但是他总是“厚着脸皮”,一遍遍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解释他提出调解建议时的考虑,几次下来,车主原谅了他,现在见面还主动跟他打招呼。

  “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评价,会影响周围的人对调解工作的认可度,进而影响我开展工作的氛围,所以疙瘩必须得解开。”近几年,杨立祥借助回访提高群众对调解的认可度,许多曾对他怀有怨气的人,如今已经与他“屏弃前嫌”,甚至成了朋友。

[责任编辑 张慧 ]

自由飞翔
赤峰市首个女子特...
为"最美教师"祈福
体会新变化
杜鹃花开游人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威风锣鼓响欢乐夕阳红
18匹赛马奔赴蒙古国参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