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五月,万物复苏,当最后一株小树苗被公安边防官兵浇上水,锡林郭勒盟京津风沙源治理人造林一期工程终于接近尾声。截至目前,由312名军警民组成的“特殊12组”义务植树队已经完成种植面积7200亩,累计种树16万株,成为全部小组中种树最多的一支。
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地区的5月,正值植树造林大好时节。当地于5月中旬发起了5年建设3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人造林工程”的号召,先后承包给11家企业,分为11组进行有偿植树造林。宝格达山边防派出所积极联合驻地解放军某团边防二连、三连、五连和兴安盟三岔边防派出所、五岔沟边防派出所、白狼边防派出所等八家区域联勤单位,以及林场52名职工、护林员,组成了一支由312人组成的“特殊12组”义务植树组,参与到大造林工程之中。
“别人都说我们特殊,不但无偿劳动,还干得特别起劲。我们当兵的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官兵以前几乎都没见过沙尘暴。植树造林造福后代,官兵们很乐意做,干劲特别足,效率比人家承包商小组要高很多。”宝格达山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纪国防说。
植树过程中,“特殊12组”不惧天气寒冷,举镐扬锨,挥汗如雨,挖树坑、种树苗,争先恐后,劳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许多官兵任凭汗水浸透了衣服,手上磨起了泡,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临阵退缩,火热的激情让组内的地方群众也不甘落后。
“我们这些林场职工看到边防官兵干得那么起劲,也都铆足了劲,植树是我们的专业,不能让当兵的抢风头。”宝格达山林场职工们纷纷说。
在你争我赶、相互激励的植树造林活动中,“特殊12组”成为效率最高者。半个月的时间,京津风沙源治理人造林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全部12组植树队共植树约4万亩,平均每组3300亩,“特殊12组”就完成了7200亩,超平均值118%。
就要收工了。一名身穿军装的年轻小伙子盘坐在一棵小树苗旁,双手托腮,好像入了神。“我刚到宝格达山边防派出所时,就是这片林场美景吸引了我。”这个叫王亮的边防警官说,“宝格达山地区偏远,人口稀少,环境恶劣,作为当兵的,有的时候一年还回不了一趟家。以前想家时,经常一个人在林场中散步,我们对这里的树有种特殊的感情。我现在刚入伍3年,在部队还能待20年左右,下一期的造林工程肯定还要参加。有这些小树苗伴我守边防,能够缓解寂寞。”
顺着小王的眼光,大家望向天边,似乎看到了林海浮动,无边无垠。(王飞 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