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水质大调查
内蒙古新闻网  12-06-01 16:23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10余起水污染事件,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对自来水合格率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但却存在一个悖论:几乎所有的饮用水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然而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5月初,网上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为50%,无城市实现直饮”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针对舆论的质疑,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11年最新的抽样检测,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

  与此同时,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这样解释:“2008年、2009年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组织对全国4457个城镇自来水厂进行了普查,其中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

事实上,2006年年底,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了对1985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重新修订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与1985年版相比,新《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饮用水水质指标由35项增至106项;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并要求于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那么,呼和浩特地区自来水合格率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能达到直饮要求,市民到底该向哪里反映水质问题?

  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梁永华接受《北方周末报》采访时说:“我们可以保证呼和浩特地区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为100%,市民经常反映的家用自来水发黄、异味等问题有可能是管网老化所致,出厂水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是管网有问题或者施工造成管网破坏导致了水质浑浊等问题,你们应该拨打自来水公司投诉电话96266进行了解。”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江河湖海的污染现象比较普遍,黄河水也面临着工业排放污染等威胁。 而呼和浩特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地下水水质优良,但不能满足供给,城市供水必须依靠黄河水补充。

  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乔莉介绍,“目前我们生活饮用水中黄河水占1/3,地下水占2/3。水厂将这些水源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再输入城市管网。出厂水质合格率达100%,并不代表居民生活饮用水质合格率。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站主要负责每日出厂水的检测工作,根据国家规定出厂水标准测定,呼和浩特市城区出厂水质合格率可达100%。”

  出厂水是指主要为水源水经过水厂净化后的水源,达到100%。

  乔莉说,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目前还在依据旧《生活饮用水标准》对水质进行检测,对于新《标准》,她们正在安装新仪器,努力在7月实现新《标准》。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的一家中外合资水厂会对当天呼和浩特市10个水厂的出厂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48小时内出来,而水质监测中心每个月会对出厂水进行全检测,保证呼和浩特市水质的安全。”。

  记者希望呼和浩特水质监测中心提供近期水质监测数据报告单,乔莉说:“我们水质监测中心无权提供,必须经过自来水公司审批同意。”

  记者了解到,呼市水质监测工作原来主要由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科完成,2008年,组建成立呼市水质监测中心,同年,呼市推行水务改革,水质监测中心自此从市自来水公司分离出去,成为由呼市水务局直接领导的水质监测机构。

  “但目前呼市水质监测中心的设备投入、运行资金、人员工资仍由呼市自来水公司拨付。” 呼市自来水公司供水分公司经理李刚告诉记者,“市自来水公司专门开通了96266客服热线,接待涉及供水服务的咨询和问题处理”。

[责任编辑 张慧 ]

歌唱庆“六一”
乌海市人民公园美...
安全知识送田间
大山深处的“绿色...
自由飞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儿童节的礼物
观赏奇石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