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10余起水污染事件,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对自来水合格率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但却存在一个悖论:几乎所有的饮用水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然而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5月初,网上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为50%,无城市实现直饮”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针对舆论的质疑,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11年最新的抽样检测,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
与此同时,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这样解释:“2008年、2009年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组织对全国4457个城镇自来水厂进行了普查,其中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
事实上,2006年年底,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了对1985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重新修订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与1985年版相比,新《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饮用水水质指标由35项增至106项;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并要求于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那么,呼和浩特地区自来水合格率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能达到直饮要求,市民到底该向哪里反映水质问题?
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梁永华接受《北方周末报》采访时说:“我们可以保证呼和浩特地区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为100%,市民经常反映的家用自来水发黄、异味等问题有可能是管网老化所致,出厂水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是管网有问题或者施工造成管网破坏导致了水质浑浊等问题,你们应该拨打自来水公司投诉电话96266进行了解。”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江河湖海的污染现象比较普遍,黄河水也面临着工业排放污染等威胁。 而呼和浩特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地下水水质优良,但不能满足供给,城市供水必须依靠黄河水补充。
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乔莉介绍,“目前我们生活饮用水中黄河水占1/3,地下水占2/3。水厂将这些水源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再输入城市管网。出厂水质合格率达100%,并不代表居民生活饮用水质合格率。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站主要负责每日出厂水的检测工作,根据国家规定出厂水标准测定,呼和浩特市城区出厂水质合格率可达100%。”
出厂水是指主要为水源水经过水厂净化后的水源,达到100%。
乔莉说,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目前还在依据旧《生活饮用水标准》对水质进行检测,对于新《标准》,她们正在安装新仪器,努力在7月实现新《标准》。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的一家中外合资水厂会对当天呼和浩特市10个水厂的出厂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48小时内出来,而水质监测中心每个月会对出厂水进行全检测,保证呼和浩特市水质的安全。”。
记者希望呼和浩特水质监测中心提供近期水质监测数据报告单,乔莉说:“我们水质监测中心无权提供,必须经过自来水公司审批同意。”
记者了解到,呼市水质监测工作原来主要由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科完成,2008年,组建成立呼市水质监测中心,同年,呼市推行水务改革,水质监测中心自此从市自来水公司分离出去,成为由呼市水务局直接领导的水质监测机构。
“但目前呼市水质监测中心的设备投入、运行资金、人员工资仍由呼市自来水公司拨付。” 呼市自来水公司供水分公司经理李刚告诉记者,“市自来水公司专门开通了96266客服热线,接待涉及供水服务的咨询和问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