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门诊遭遇了空前的尴尬
2012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5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业干扰控烟”,口号是“生命与烟草对抗”。
目前,中国有吸烟者3.5亿人,约占世界吸烟者人数的1/3,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未来30年内,由烟草带来的疾病和死亡会更加严重,所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劳动力的丧生仍不容低估。
戒烟门诊的尴尬
2008年6月,在“迈向无烟中国”项目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戒烟门诊,并面向社会开诊。
时隔4年,本报记者再次探访该门诊。
“戒烟门诊?没有呀,好像以前有。”在新城区医院一楼大厅的医导处,记者询问戒烟门诊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随后记者来到该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说:“戒烟门诊就在一楼。”
在新城区医院一楼记者看到,戒烟门诊并不是单独的诊室,在门框上挂着“内科”,门框西侧粘贴着一块“戒烟门诊”的牌子。
医生李雪向《北方周末报》介绍说:“来戒烟的人并不多,戒烟主要是依靠药物,可现在医院没有戒烟药,有人来咨询就让他去北京买药。”
据记者了解,戒烟门诊的诊治过程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对于香烟的依赖性。一般采用递增剂量让患者服用,使患者体内多巴胺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避免戒烟过程中因多巴胺水平过高而产生的吸烟渴求和戒断症状。
据李雪介绍,刚刚开设戒烟门诊的时候医院进过一批药,可是由于买药的人少,致使很多药都过期了,后来医院就再也没进过戒烟药。
新城区医院戒烟门诊的尴尬并非个案,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到来之前,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了戒烟门诊门庭冷清。
“很多吸烟的人没有戒烟意识,等到生病时才下决心戒烟。吸烟其实是一种病,在医学上称‘慢性尼古丁成瘾性疾病’。真正想要戒烟的人在医生的帮助下,大多会获得较好效果。这在以往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医生一般根据每个患者对烟草依赖的程度,采取心理干预、行为指导或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戒烟者。”李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