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劣质种子严重坑农
内蒙古新闻网  12-06-03 11:11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从未出售过种子,为何还要免费补种?

  劣质种子事件受害最为严重的主人公——家庭农场场长王敬华曾向呼伦贝尔市中院提出诉讼。然而令他想像不到的是,由于当时,没有开具购种子收据。莫拐农场对他们出售劣质种子坑农的事实失口否认。

  上诉的结局却是一审败诉。让这个质朴醇厚的农户王敬华想不通的是,如果不是他们出售的劣质种子,莫拐农场为何要动用了大量国家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行程150公里,跨区作业12昼夜,花费60多万元,来给农户补种的事实说成是帮忙,把自己的销售劣种,弥补过错行为说成是“学雷锋”,合情合理合法?哪有这样的道理?

  经历了这场补种风波的壹分场张黎明向记者这样描述了这样的场景:莫拐农场得知没出苗后,很快组织人员和设备,带着种子、化肥紧急补种。为了抢时间,除了莫拐农场的机械设备,他们还从邻近的谢尔塔拉农场调来4台免耕播种机,一共12台大型播种机37名农民12个日子,昼夜不停地抢播,到6月10日才结束。

  究竟有没有出售种子,出售是否有销售凭证,如果没有出售为何又要补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莫拐农场了解问题。

  因为时处农忙季节,记者只找到了当时在场部留守的莫拐农场书记管延江。当记者简明地说了来此之意后,这位从小生活在垦区的书记向记者表述了个“四不”,即:对情况不了解,对问题不清楚,对业务不分管,对具体情况不知道。

  记者遂向其表明我们采访的目的是使事实还原于真相,对于农民协会反映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调查,这位“四不”书记才肯与记者坐下简单叙谈。

  管书记明确表示,“我们莫拐农场从来就没有销售过种子,销售的只有商品粮”。

  当记者询问商品粮和种子之间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里。管书记解释说,区别肯定有,但主要是看用途,我们这里销售的只有商品粮,至于农民买回去怎么用那是他们的事情了。

  记者随即又问,“那商品粮在价格上是否有区别,差价大么?”

  管书记回答:“当然有,不同的品种类型价格是不一样的。精品要比普通产品高出一些。”

  记者在对农户的采访中采访中了解到,他们分别以3元、5元、8元等不同价格购买了油菜种子,然而当时的油菜商品粮的价格是一元多。“如果以管书记的说法,为何同种类型的油菜商品粮会有如此大的差价?”,记者继续询问。

  管书记语出惊人,“因为高产啊,高产的价格自然高!”

  不言而喻,“高产”只应存在于种子的差别,如果没有种子出售,为何又有因为“高产”所产生的高差价的油菜商品粮呢?可见,莫拐农场是否出售过种子的真相确实值得深思。大牛圈农民金忠志曾气愤地说:我们八九十个农民,辛辛苦苦播种灌溉施肥,风雨无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播种一辈子,难道连种子都不认识?不会把粮食当成苗种,造成这么多的损失吧?

  既然莫拐农场否认了出售种子一事,但农民所说的免费补种的事实是否存在呢?管书记回答:“我们虽然是国营农场,有一定的公益事业要做,但是像这样的事情是一定要收费的,而且这种工作我们称为“跨区作业”,而且“跨区作业”无论多远,只要不是我们的农忙时节,农场都会去作业,这并不是什么补种!”

  事情与农民所说的完全不同,但也似乎存在一些蹊跷。为什么王敬华要不远百余公里之外请莫拐农场的给他的农场来做补种,难道他不知道这需要更多燃油、人工等费用支出。当记者以此询问管书记时,管书记拿出的却是“四不”的态度了。但管书记也表示,只要是他们曾经做过的“跨区作业”都是有帐可查。但是今天财务人员不在,不能提供“跨区作业”的明细了。

  采访中的很多问题,管书记都未予正面回答,为了使调查更加全面,记者提出希望管书记能协调相关之情人员来座谈,并希望能看看关于“跨区作业”的发票联。管书记当场承诺,没有问题,明早来他给协调好,财务人员在工作时间也都会在。

  但当第二天早上九点记者来到莫拐农场时,管书记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管书记说,所有人都下田里干活了,今天无法接受采访。当我们要求查看财务帐表的时候,管书记回绝道:“你们看这个没什么必要!”记者回答道:“我们看这个对我们的调查事件写稿件有很大作用!”管书记又说,“我们这里有规定,不能给你们看!”我们答道:“规定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看看。”“规定不是给你们看的。”至此,采访被莫拐农场的不配合所终止。

  莫拐农场是否销售种子,销售种子的资金又去何方,是否给农民补种,如果是“跨区作业”,账目上是否可以查到,一团团的迷雾因为莫拐农场的不配合至今不明,难道真如农民所说,莫拐农场颠倒了黑白?  

[责任编辑 赵静 ]

歌唱庆“六一”
乌海市人民公园美...
安全知识送田间
大山深处的“绿色...
自由飞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儿童节的礼物
观赏奇石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