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拽断的电线。
为方便外出市民和外地游客如厕,去年9月份,首府在城区主要大街、繁华路段和居民区集中的地方,陆续放置了58座外观新颖美观的智能、节能型移动公厕,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使用,有效缓解市民街头内急尴尬。然而,半年过去了,首府公厕已显得不堪重负,引发人们关注和反思。
随着天气的转暖,户外活动的市民多起来,街头的公厕尤其是移动公厕使用率开始进入高峰。以居民区附近的一个公厕为例,以前如厕量一天约为200—300人,现在每天如厕量是以前的2至3倍多。负责管理环保移动公厕的杨经理告诉记者:“自4月下旬以来,呼和浩特市繁华路段及一些公共场所、公园、广场附近投放的环保移动公厕的如厕人数增多,每天平均如厕率都超过600人次。‘五一’期间,像火车站、阿尔泰游乐广场等人流客大的地方的移动公厕如厕率更高。诸如发泡剂、清洗剂、消毒液、除臭剂、拖布、扫帚、厕刷、垃圾袋、卫生纸、用电设备等的使用量和损耗量大幅增加,运行成本随之提高。另外,随着公厕使用频次的剧增,不文明现象也多了起来,一些酒醉者进了公厕不但到处吐,还借酒劲乱砸东西;一些人心里不平衡,就拿公厕出气,石头扔在蹲坑里、大便拉在便池外……诸如此类事时有发生,使保洁员、维修人员每天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环卫部门整体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3到4倍。截至5月上旬,整个环保公厕运行6个月,仅日常损耗的费用(含维护费、部件损耗费等)就已花掉18.7万元,已超出全年正常运行费用的70%。”
75%以上的公厕遭破坏环卫负担雪上加霜
过去,在户外活动的小区居民想上厕所,还得返回家里解决;在街上跑车的出租车司机内急了,往往难觅“方便”之所,只能找拆迁工地或背地旮旯解决。公共厕所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首府市民如厕难。如今市民如厕由政府埋单,更多更新的公共厕所有效缓解户外市民内急尴尬,本应受到广大市民的呵护。然而时至今日,新型节能公厕运转仅半年,75%以上的公厕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拿“五一”假期到五月中旬不到半个月时间来说,移动公厕遭到人为破坏的就达10多起。许多环保公厕被破坏的地方令人意想不到,损坏的程度触目惊心。其中,七成受到人为小破坏,三成遭到较大破坏。
单说偷盗问题。公厕内放置的高档纸篓、除臭盒、不锈钢挂钩及门把手、LED照明灯大多数都丢失过。就拿厕内纸篓来说,工作人员重复着“补放———丢失———再补放———又丢失”的工作。再比如偷挂钩和照明灯的人不是拧下螺丝把想要的部件拿走,而是用蛮力扯拽,进而拽坏了门板或者设施线路;还有人用烟头将显示有人无人的红外线显示器烫坏,这些虽说破坏程度不大,但破坏的数量多了就是一项不小的损失。
移动公厕不用电、不用水,采用发泡处理粪便工艺和太阳能发电取暖照明,这些设施设备成了一些人发财的源泉。曾遭破坏的观音庙、成吉思汗大街附近的移动公厕,当时基本上报废,门被踹烂,厕所内整个线路带配件、照明设施全部被拿走。去年年底类似这样的事件连续发生8起,其中两起都是整天泡网吧的未成年人所为。
公厕维修工刘师傅说:“移动公厕自从免费放开使用后,一些人就在后半夜撬开门锁,把里面的金属部件盗窃一空。损毁失窃的部件大到电池板、集热器、蹲便器,小到门锁、门把手、感应开关。”他拿出随身带的丢失、维修记录:“照明LED灯54盏,锁具40把、不锈钢门24扇、不锈钢扶手15个……”丢失总数加起来近200余件次。目前,被盗的照明灯、感应开关、电池板、集热器、锁具、不锈钢门和扶手、蹲便器、逆变器、专用纸篓等 总价值超过26万元。绝大多数公厕的设施被损害过。有的公厕上午修了下午就坏,晚上修好后第二天早上就让人拆了、偷了,有时维修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为让市民方便之时更方便,环卫部门为维护这些损坏的公厕投入大量的资金不说,而且为了保证每个公厕的正常运行,环卫公厕管理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这对于本来承载繁重运行负担的环卫部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公厕维护不容易运行艰难仍坚持
由于移动公厕设置点多面较分散,而环卫人手有限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呼和浩特市环卫局基础设施建设科科长孙玉川告诉记者:“为切实加强对这批新型移动公厕设置的运行管理,呼和浩特市环卫局成立了专业管理维护队伍,配备70多名专业管理人员分两班实行全天巡回管理,进行不定时、不间断维修保养和清洁作业。另外,专门配备了4辆装满移动公厕部件专用车辆,沿街监察,发现损坏部件或公厕附带设施及时维修、更换、填补,保证受损的环保移动公厕能够尽快正常使用。除了这些部件设施更换填补之外,每天仅维修车辆的油耗就花费不少。通过加强管理和广泛宣传,目前,破坏移动公厕的行为有所改善。但是随手偷拿卸载服务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还是屡禁不止,让管理人员防不胜防。”
孙玉川说:“我们深感市民的配合和支持是公厕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如市民看到有人破坏移动公厕请拨打0471-5602413举报。希望大家共同监管,形成氛围,让个别依靠劫难公厕发小财者人人喊打。”
那么,移动公厕免费服务出现如此多的棘手问题,以后还能正常运转延续吗?呼和浩特市环卫局党委书记盛宇说:“移动公厕免费开放以来使用量暴增,说明人们的需求迫切。面对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对内要加强管理和防范,对外呼吁市民提高素质,爱护设施。方便群众如厕,是以人为本的民生问题,对于大受民众欢迎的移动公厕免费服务,今后我们不仅要坚持做好,而且还要根据市民需求,进一步增点扩面,努力把这项服务做得更好。”
把好事办好依靠你我他
移动公厕免费使用方便了大家,是件大好事,但把这件好事维持下去,仅靠环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把好事办好还得依靠你我他。社会各界人士为解决当前移动公厕屡遭破坏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人为破坏环卫设施现象如果屡禁不止,会让好事难以为继。在城市硬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作为城市软环境的市民素质如果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那么城市的所有建设都将前功尽弃,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将是一句空谈。”内蒙古大学李树新教授如是说。
内蒙古世铭律师事务所吴德昌律师:“新加坡的经济处罚制度针对乱扔杂物、在公共场所吸烟等行为加以重罚。新加坡的文明程度,几乎是建在重罚之上的,并由此逐渐渗透到思想意识,养成自觉行为。提高个人素质,要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
内蒙古名人文化艺术协会会长党旗:“提高全民道德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通过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市民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深入细致、长期持之以恒地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具体活动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类似公厕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才会逐步消除。”(文/图记者 皇甫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