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自治区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访名企促发展”专栏,集中展示我区名牌企业和重点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企业文化、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做出的突出贡献,以此展现我区经济发展的蓬勃势头和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今年1-4月,包钢集团仅高速线材的一项技术改造就创造经济效益2200万元。这个数字虽然只是包钢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一滴小水珠,它印证的却是包钢坚持科技创新成就企业做大做强的科学发展理念。
近两年来,包钢集团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了以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一个国家地方联合的工程中心为龙头,以董事会决策层、专家组咨询层、技术中心管理层和二级厂矿执行层四级为架构的技术创新体系。投资3.3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整体装备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研发基地。包钢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原则,紧紧围绕板、管、轨(型)、线四条精品线,不断加大具有包钢特色的系列化、专用化、合金化和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力度,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突显的新产品。
特别是2011年,包钢确定了由物质要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战略方针,“板、管、型、线”四大系列产品继续向精品化发展靠拢,共生产新产品139.29万吨,174个品种。2012年,包钢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一季度共完成新产品21.25万吨、103个品种。宽厚板生产线是包钢新产品的“领军之秀”之一,因为有了这个新产品,包钢跻身全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能够生产高炉用钢的企业之一。
包钢加大对专利产品开发的重视力度,出台了对受理发明专利奖励3000元、授权发明专利奖励1万元的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去年专利申报呈现超百项的“井喷”状态,全年专利申报受理数达到101项,与包钢“十一五”期间的专利申报受理总数相等。
通过改进工艺达到降本增效也是包钢科技创新的重头戏。朱长伟是包钢棒材厂的一名职工,他因对导卫吊具的成功改造而成为包钢的焦点人物,平均每天能够减少30分钟停轧时间。有人算过一笔账,30分钟最少可以轧制40吨产品,每个月就可多轧1200吨,节省下来的时间其实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像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而达到增效的例子在包钢不胜枚举。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包钢实现了经营成果进入行业前列的重要突破。2010年扭转了2009年亏损的被动局面,实现利润25.2亿元、上缴税金37亿元;2011年实现利润84.5亿元、上缴税金62亿元以上,两年创造利润破百亿元,实现利税破两百亿元,相当于“十一五”五年的利税总和。今年1—4月份,包钢完成销售收入179.02亿元,同比增长20.98亿元,在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利润同比实现大幅增长。(记者张俊在 王连英 郭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