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扶贫帮困,是内蒙古电力公司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公司帮扶的锡盟西苏旗查干哈达嘎查、兴安盟科右中旗哈日努拉苏木吉日格乐代嘎查等地,通过无偿通电,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通过打机电井、建标准化青贮窑、标准化棚圈,解决牲畜过冬问题,使农牧民走上致富路。目前,公司正在帮扶的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吉力花嘎查,仍在进行之中,计划2015年完成扶贫任务。今年初,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个旗县的贫困自然村农民,成为公司“十二五”期间的对口帮扶对象。帮扶工作从牧区转到农区,内容有什么变化?近日,记者走访武川县部分贫困自然村,经过调查了解,感觉到扶贫帮困一个关键词:移民搬迁。
武川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17.6万人,上个世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功坚,武川县先后完成“村村通电”、及“户户通电”工程,全县贫困人口由当年的5.7万人,减少至现在的3.2万人。“八七”扶贫攻坚,始于1992年,如今20年过去,武川县却还有鲜为人知的众多贫困人口,那么,他们贫困的根源是在那里……
家里唯一电器,就是一个电灯
兴胜昌自然村,属于武川县二份子乡黑浪壕行政村。走进一间低矮的土房,见到一对老夫妇窝居在土炕上,手指夹着刚点着一纸旱烟。满脸皱褶的老汉见我们进门后,笑着给我们让坐。环顾家中,没有电视,没有电风箱,也没有桌椅板凳。陪同我们的二份子供电所所长霍利敏说:他家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电灯。坐在坑边,老汉介绍,他叫刘召元,今年78岁,老伴68岁,是村里的低保户,个人每年享受1200元的低保补助。老俩口4个子女,都在外面打工,且都已成家,只有大儿子刘存旺还在村里,经营着20多亩坡地,种植莜麦、大麦,靠天吃饭,年头不好,籽种都收不回来。
兴胜昌自然村,距武川县可镇160公里,与包头市固阳县、达茂旗接壤。行政村支书白铁旺说,黑浪壕行政村有8个自然村,在册人口365户,1605人。多年来,这里的土地贫脊,山丘沙梁,风蚀沙化严重,村民生存难,年轻人都走了。1996年,黑浪壕行政村就实现户户通电。但是,当地没有水源,打不出机电井,村民们在坡地上种植,只能靠天吃饭。换言之,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现在实际人口只有198户,398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50多人。白书记恢谐地说,我今年50岁,是当地年轻的干部,还挣年薪,一年工资:6900元。
县人大副主任杜茂曾经担任过二份子乡党委书记,他对记者说,二份子乡地处武川县西部,比武川县东部最少落后20年。按照乡里安排,黑浪壕行政村8个自然村,计划“十二五”期间全部搬迁,恢复这里的植被,进行牧业生产。
山上吃水,仍旧车拉驴驮
武川县可镇南向,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青山。今春赶上几场小雨,大青山全被上绿装。5月25日早,天空又下起小雨,沿着一条坑洼的山路弯行,当我们趋车爬上西南一座山顶时,在一个三面环山的洼地,一个原始的村落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土城梁自然村,只有9户人家。
在一间石头砌成的土房内,一对老夫妇正忙着喂羊。这位老人叫郭玉珠,64岁,山里生,山里长。两个儿子在呼市打工,本来去年他也在呼市打工,听说政府组织搬迁,他今年留在山上。他家30多亩坡地,100多只羊,去年政府给村里通自来水,可塑料管薄,刚埋进去的管道,就被砾石砸坏了。今年初,管道又坏了,还得用驴驮从山下取水。
土城梁自然村,海拔1600多米,以前十五六户人家,1996年实现户户通电,而今只剩9户,且都是老人。48岁的孙杰,村长,他和其他自然村的村长一样,年薪360元。他和媳妇在家,儿子在呼市读书。院里一辆四轮车,上面绑着两个取水塑料桶。家里30多亩坡地,130多只羊。他说,山上人吃水都困难,所以种不成蔬菜,政府要求今年禁牧,等到秋天羊上膘了,就得全部处理。现在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搬迁后,咋生活?
坝顶村村委会书记陈世明,61岁,他说,村里原来19户人家,现在剩下12户,孩子们为了读书,年轻人为了生存,都走了。村里只剩下老人。政府要求搬迁,今年搞了9次移民登记,扶贫办召开了3次会议,计划每户给6.2万元,搬到山下。他说,搬迁最好不要直接给钱,这点钱到了山下能干什么?最好是把移民村建好,每户建个塑料大棚,帮助村民“造血”,这才是最佳选择。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按照呼和浩特市打造大青山生态公园构想,“十二五”期间,武川县拟将位于大青山乡的土城梁、薛台洼和巨金山3个自然村52户147人,整体移民搬迁至乡政府所在地,实现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农民脱贫致富三赢。该项目计划投资520万元,新建52户移民房,并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发展山林虫草鸡养殖业。
五道沟村是大青山乡的一个行政村,辖7个自然村,具有独特旅游资源。武川县拟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将该行政村的崞县窑、冯家窑、魏家窑、马家沟、四道沟等5个自然村48户114人,整体移民搬迁至五道沟村,依托哈达门高原牧场和农家乐旅游,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采摘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村,实现整村脱贫致富。计划新建48户生态移民房,并配套生产生活设施,除农民每户自筹资金2万元外,政府投资480万元(户均补助10万元),进行移民搬迁和产业扶持补贴。
在移民搬迁中,为有效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武川县根据移民实际,将60岁以上的农民纳入农村养老和低保范围,60岁以下的农民纳入社保范围,养老保险金由政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代缴部分外,其余个人缴纳部分通过个人缴纳和争取社会扶贫资金代缴的办法解决。
移民搬迁,关键在于政府给力,在于全社会支持。20年前,武川县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贫穷落后,1992年售电量仅有3000多千瓦时。如今该县2011年售电量实现8亿千瓦时,增长20多倍。从售电量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可以看出各级政府扶贫帮困的决心。
今年3月下旬,公司董事长刘锦率队赴武川县考察,听取了县委政府领导有关情况汇报后。刘锦说,开展扶贫工作是国有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时下,农民最缺的是资金、技术、市场。对于山区的农民来说,移民扶贫的发展思路很好,但是,一定要做好整体规划,通过移民搬迁,为农民实现“造血”功能,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他希望武川县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做好风电开发,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做好矿业开发,以有特色的产业促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经济的实力。
目前,武川县工业经济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工业经济发展又离不开电力的支持。2012年,武川县西北部供电半径过长,电压偏低,制约着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后卜子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已经启动,急需配套建设供电施设。武川县电力公司书记陈雪峰对记者说,这个项目是西乌兰不浪变至后卜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全长100多千米。目前,已被内蒙古电力公司列为重点扶贫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计划2013年建成投运,届时,还可以解决自然村搬迁的社会用电问题。((李克信 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