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行进在翁牛特旗茫茫沙海中,一个个用稻草制成的沙障方格从车窗外急速掠过,大风吹过,却不见黄沙飘起。
翁牛特旗沙化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4年来,已经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先后打造了120万亩的无畜区,修通了6条穿沙公路。全旗728万亩沙化土地中,有442万亩得到了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4.3%增加到2011年的28.7%。沙地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科学治沙让14万沙区农牧民过上安稳日子。
科学规划与设计,创新体制与机制,形成规模治理效应。原来治沙是苏木乡镇各自为战,资金“松散”,治理好的沙地不连片;现在该旗治沙打破了行政界限,把沙地分成三个治理分区和三条治理带;将交通、林业、农业、畜牧、水利、农机等资金捆绑使用,治一片成一片,形成规模治理效应;原来治沙是组织群众大会战,现在治沙实现了市场化运作,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由治沙公司来实施重点项目区治沙,截至目前,全旗已相继成立了80多家造林治沙企业。现在,翁牛特旗采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一起上,机械沙障、生物沙障、液体地膜技术一起用”的治沙新模式,实现了乔灌草相结合,林草粮复合经营。
以路治沙,是该旗治沙的又一成功典范。“以前无路可走,人很难进入沙地,更谈不上治沙!”旗林业局的董学军深有感触。现在,该旗在过去6条总里程402公里穿沙公路的基础上,又新规划了6条总里程180公里的穿沙公路。目前,响道线和图哈线公路已全部完工。网络化的穿沙公路,把沙区切割成了若干个治沙单元。人流、物流通过公路进入沙地深处,同时也方便了沙区百姓出行。
“过去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救济粮,如今搬到了有水有电的扶贫移民新村,住上亮亮堂堂的大瓦房,出门能买菜,学校在家门口,就医也方便……”搬出沙窝子的那什罕苏木珠日干格日嘎查牧民布和喜上眉梢。从2001年起,该旗已投入扶贫资金1.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使沙区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记者 屈广臣 范树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