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银行卡被扣钱 山寨“公检法”设局骗钱
内蒙古新闻网  12-06-29 09:1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山寨“公检法”利用手机群发信息诈骗

  “银行”划走顾客现金?

  6月16日上午,内蒙古电力公司供电部李东收到了一条短信:“从您卡中扣取1580元,有疑问请联系:0471-2534601。”

  李东很纳闷,自己的银行卡莫名其妙被划走了1580元?这条短信后面还留有一个呼和浩特市的电话号码,李东赶紧拨打这个电话咨询。

  接电话的女子说,她是建设银行工作人员,由于一批客户的银行卡可能涉及密码泄露,被人恶意支取,请李东说出自己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银行将剩余存款转存保管,防止再次被人恶意支取。

  听了银行职员的说法,李东非常害怕,马上从钱包里拿出银行卡,打算前往开户行办理。然而,在多次询问具体到哪个开户行办理时,对方却一再表示不接受上门办理,只接受电话转账。

  由于害怕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李东向对方提供了银行卡账号,但以忘记为由未提供密码。随即李东拨打了银行朋友的电话,对方称他遇到了骗子,如果提供账号及密码,银行卡内的现金将被异地划走。

  无独有偶,内蒙古大学张霞收到了一条“恶意透支、法院开庭”的短信。在拨打对方提供的一个本地号码时,对方表示,张霞恶意透支建设银行卡,被银行起诉至法院。然而,张霞在建设银行并没有办理银行卡及业务,不存在透支消费的问题。张霞质问对方到底是什么单位,对方马上挂断了电话。

  呼和浩特市市民马旭在拨通电话后,一女子很关切地告诉他:您的信用卡一次性透支6万元。

  马旭表示,卡里确实有10多万元,但没有透支8万元。该女子马上说,信用卡密码已被盗用,并提供给马旭一个呼和浩特的电话,让他赶紧打这个电话报警。

  该女子还称,这个电话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金融调查科的电话,让马旭打电话向警方说明账号情况,否则可能涉嫌经济犯罪。对方还提醒马旭,由于其办理的银行卡透支,银行已向法院起诉。

  当天晚上,马旭按对方提供的电话回拨。意外的是,固定电话居然关机了。马旭继续跟该女子联系,想亲自过去办理业务,对方却表示,案件正在办理中,不接受当事人上门处理,随即挂断了电话。

  记者周旋揭骗局

  6月22日上午,记者按照手机上提供的电话回拨了过去,一名南方口音的女子操着很不标准的普通话称:这里是回民区法院的电话。记者说收到了一条短信称,有一张传票未处理,想咨询到底是怎么回事?

  “您不要着急,请把详细电话号码和内容提供一下,我们在法院的系统里查一下。”该女子说。记者提供了一个无关号码。几秒钟后,对方说,经核查,您在5月份有一个法院的传票未结案。具体的内容是,您在今年2月份在建设银行办理了一张10万元的透支卡,并在当月透支了8.6万元,但3个月仍未向银行归还欠款,银行已将持卡人起诉至回民区法院,目前法院将进行判决。

  记者慌张地表示,自己从未办理过透支卡,也未透支过8万多元。之后,该女子严肃地说:“我们法院系统都有录音,您要对自己的说法负责。如果没有在银行透支,可能是被人盗取了身份证,并办理了银行透支消费业务。”

  该女子表示,可能身份证被人冒用办理了银行透支,并涉嫌经济犯罪。她还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固定电话,并称这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的电话,要求记者将涉案银行卡向民警说清楚。

  记者按电话回拨过去,一名操南方口音的男性在电话中称,这里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金融调查科。记者将手机收到的传票信息及银行卡透支的内容告知后,该男子表示,您的身份证办理了一张10万元的透支卡,且在2月份初被人透支8.6万元,目前银行方面已向警方报案,举报当事人涉嫌恶意套取现金犯罪。

  这位“民警”表示,身份证泄露导致银行卡被透支,目前报案人的所有银行卡被冻结。为避免银行卡资金被转移,该“民警”要求记者把银行卡的余额转移至公安局账号保管,等案件查清后再退还。

  就在记者疑惑时,“民警”表示,不将资金转入公安局账号也可以,但要求记者提供银行卡账号和密码。记者询问,要账号和密码干什么?

  “提供银行卡和密码是为了资金安全,也为核查当事人有无犯罪行为。”该男子还威胁记者说,请尽快转账,否则资金安全将有损失。另外,如果不及时转账,将涉嫌诈骗。

  山寨“警察”设骗局

  记者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取得联系,该局人士表示,根本没有金融调查科,更不会要求当事人汇钱入指定账户。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类似诈骗案件,受害人先是收到银行或法院名义的短信,回拨电话后被告知有人利用其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并建议当事人立刻报警。

  “当事人通过‘骗子’给的电话号码,向‘公安机关的金融犯罪科’报警时,一步步陷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中,直至最后被骗走银行卡内的存款。”警方人士提醒,针对这一设计周密的新型手机骗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受理此类案件。

  经侦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类案件是典型的团伙诈骗,而且接到多个市民报案。骗子先通过短信诱使市民回电咨询,然后冒充银行或公检法人员,再介绍受害人拨打“警方电话”报警。之后,“办案民警”再以各种理由套出受害人的账号和密码,然后骗子进行复制银行卡盗取受害人的存款。

  该负责人称,这伙来自南方的骗子作案手法并不高明,但还是有个别人上当受骗,警方也曾回拨过骗子的电话进行警告,但这些人使用的都是一号通号码,诈骗成功后立即换号,流动性大,不好掌握骗子的行踪,给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上述人士提醒市民,银行不会轻易划走客户的存款,如需咨询最好是拨打银行向社会公布的服务热线。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荣队长介绍,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现代化消费观念的普及,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在呼和浩特市已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针对这种新型手机诈骗手段的出现,呼市警方已向市民发出紧急预警,提醒广大信用卡用户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记者梅刚文/图)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小戏小品助阵草原...
扎兰屯市第三届农...
秘境巴丹吉林沙漠
边防干警酷暑练精兵
内蒙古:2012年农...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伦贝尔草原进入最宜人的季节
主着陆场地6月份总体气象条件较好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