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白羽肉鸡养殖基地,显示着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一片片设施农业园区,展示着农业经济转型的生机与活力;一条条平坦的机耕道,把农田分割成整齐的方块;一条条新修的沟渠,织成纵横相连的排灌网……时下,走在突泉县的乡镇和村屯,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建设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
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狠抓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转型增效。2011年,全县鸡舍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高标准旱作基本田15万亩、现代农业玉米产业带项目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7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0.8亿斤。水土保持治理15.9万亩,植树造林10.6万亩。今年,突泉县将继续在产业壮大、基础夯实、生态改善上集中用力,着力打造设施、绿色、循环、品牌、科技农业。
夯实壮大富民产业。今年,突泉县继续加大补贴力度,推进肉鸡养殖和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采取农民自建和企业建设相结合,推广自动化、无害化、立体化养殖模式,计划新建标准鸡舍20万平方米,新增养殖能力1000万只。同时做好鸡粪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应用,编制了全县肉鸡养殖小区发展布局规划,出台了肉鸡养殖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防疫体系建设,成立全县家禽养殖协会,申请加入中国畜牧协会家禽分会,全面提升“白羽肉鸡之乡”品牌内涵和区域影响力。
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借鉴“飞地园区”模式,打造太平乡赛银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带动全县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温室大棚3000座以上,目前园区正在紧张施工中。设施农业园区广泛应用沼气循环、微喷滴灌、生物微肥、无土栽培、新型机具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引进种植、加工、流通企业,完善蔬菜产业链条,提高“绿色瓜菜之乡”品牌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动农业节水增效。走进突泉县学田乡现代农业项目区,总面积3万亩的玉米带绵延在公路两侧,“去年我在项目区种20亩地,收入18000元,比以前多增收3000多元,加上在项目区建管护房养殖肉鸡3批,每批5000只,纯收入5万元左右,种地养鸡这一年下来我就增加收入5.3万元。”突泉县学田乡现代农业项目区村民温荣良告诉记者现代农业给他们家带来的好处。今年,突泉县计划实施节水改造5万亩,建设旱作基本田15万亩、财政现代农业玉米产业带项目2.9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6万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完成蛟流河、小额木特河治理和胜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粮食产量10亿斤以上。
强化生态环境保障。该县借助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良机,引导群众积极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经济林建设,发展具有乡土特色优质沙果、大秋、金红等中小水果,引进优质葡萄新品种,适地适树规划果园,按不同果树品种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及整地标准。今年,突泉县计划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国家水保工程,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广泛开展四旁植树、义务植树、公路绿化、园区绿化和果树经济林建设,计划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区域绿色优势。(冯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