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元上都申遗 > 元上都美景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元上都遗址(一)
内蒙古新闻网  12-06-29 19:04 打印本页 来源: 正蓝旗政务网  
 

  元上都是蒙古族建立在漠南草原上的第一座城市,是蒙古族从草原上崛起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战略基地,是元朝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世界大都会。高丽国王、罗马教皇的使者、印度尼泊尔高僧、发朗国使臣,以及驻帐于欧亚等国的蒙古宗王,还有各国的商人们,都曾在上都受到元朝皇帝和官员们的热情欢迎。尽管这座古城已被战火焚毁,但它的影响仍然十分广泛。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因此,元上都遗址及其文化景观,已被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之中。

  元上都又称为滦京、上京,其古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的所在地,金代属桓州管辖,元宪宗元年(1251年)封给忽必烈。上都是忽必烈于宪宗六年(1256年)下令由名臣刘秉忠用三年时间修建的,初名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即蒙古大汗位,将开平府作为首都。1264年诏令开平府为上都,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后称为大都),从而确定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成为与元大都并列的全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1271年农历十月,取“大哉乾元,万物资和,乃统天”之意,世祖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在元代,从每年春季直至秋季,元朝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在这里处理政务和避暑狩猎。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登基之外,还先后有五位元朝皇帝在上都登基,分别是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天顺帝阿速吉八、文宗图帖睦尔和惠宗妥欢帖睦尔。

  元上都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200米,分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内有宫殿、衙署、寺院、亭阁、园林、池水等。大安阁和御天门是城内最重要的建筑,城外的关厢地带则分布着居民,再远些则分布着粮仓、军营和据守点等重要设施。在城外,还有蒙古包式的大帐宫殿斡耳朵。

  据《元史》记述,上都城内曾设置大小官署60所,手工匠人管理机构121处,佛寺167座,以及孔庙、道观、城隍庙、三皇庙、回回寺(清真寺)和基督教堂等各种宗教建筑若干座。宫城是上都城中最主要的部分,为皇帝居住的宫殿区,南边的御天门外是举行隆重仪式、宣读诏书之处,今遗址尚存。宫城中最高大宏伟的宫殿是大安阁,国家的重大典礼都在大安阁举行。元代诸帝即位时,依照蒙古习俗在此举行盛大的忽里勒台大会。1273年,忽必烈在上都发布兴兵伐(南)宋的诏书,昭示着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1276年,元灭南宋后,南宋幼主被送到上都,“世祖御大安阁受朝降”。

  元上都皇城内分布着中书省上都分省、御史台上都分台、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以及孔庙、国子监、大龙光华严寺等。上都的外城,北半部为皇家园林区,元帝经常在此游乐和射猎。南半部为宫帐区,搭设有大小各异的毡帐,表明上都是一座具有游牧文化传统的草原都城。

  上都是皇帝用来驻夏的夏都,在总体布局上既要体现蒙古人游牧生活的特点,也要考虑到中原地区传统的都市布局观念,因而具有浓厚的草原都市特色。每年夏季皇帝驻夏时,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者、诸王贵族及护卫将士云集上都,毡车如雨、毡帐如云。秋后,皇帝及扈从返回大都,使者和诸王也纷纷离去,上都城只留下一些将士和官吏卫士。

  元惠宗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农民起义军由大同直趋上都,纵兵焚掠,使得经百年陆续建成的上都宫殿被毁,逐渐荒废成为“一座怀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元上都被焚毁后,明朝政府于洪武二年(1369年)在此设开平府,不久废府设卫。宣德五年(1430年)迁开平卫于独石口后,上都这座城市就进一步被废弃了。到了清代,这里成为蒙古察哈尔正蓝旗的驻牧地。

  元上都的建设,还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互相交融。它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择了金莲川草原这一处形胜之地。在设计规划方面,上都城首次运用了中轴线布局方式和城市广场的建筑规划理念。同时,城中既有巍巍的宫殿,又有毡帐穹庐,城外还有广阔繁华的关厢区,因而显得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元上都在建设时,还十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即在城中保留大片的草地和水泊,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故被学术界和城市规划界称之为“古老的生态城市”。

  尤为重要的是,元上都尽管被焚毁了,但它却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着蒙古民族的历史进程,维系着蒙古文化的传统。元上都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元上都的影响已不仅局限在元上都遗址的城墙内外,而充满生命力和民族特色的元上都文化景观,已成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张慧 ]

小戏小品助阵草原...
扎兰屯市第三届农...
秘境巴丹吉林沙漠
边防干警酷暑练精兵
内蒙古:2012年农...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伦贝尔草原进入最宜人的季节
主着陆场地6月份总体气象条件较好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