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庆祝活动速写
从圣彼得堡传来的欢呼声尚未消散,草原这边已经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草原儿女欢心鼓舞,为内蒙古又一次零的突破齐声喝彩!
6月30日上午,呼和浩特新华广场锣鼓喧天,彩球飘扬。飞旋的盘龙伴着欢腾的狮舞,让喜庆的气氛酣畅淋漓。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庆祝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的歌舞《盅·碗·筷》登场了,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表演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内蒙古京剧团的一出《美猴王》,精湛的演技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呼市文化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啊,内蒙古大草原和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怎么庆贺都不过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名学子说:“听到喜报后,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世界文化遗产———实在太难得了,同学们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院长李强说:“元上都申遗成功是草原人民的大喜事,今天我们拿出了最好的节目前来祝贺。”
活动现场,一名文物工作者表示,元上都申遗成功是一个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自治区的要求,加大遗址保护、管理、宣传等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让元上都遗址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
6月29日22时23分,当电子大屏幕上终于出现“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字幕时,久久守候在锡林浩特市锡林广场的人群沸腾了!一面面舞动的国旗,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曲曲悠扬的长调,倾诉着草原儿女的骄傲、自豪和喜悦……
同样的22时23分,是泪光闪动的时刻,是金莲花悄然盛开的时刻。这一刻,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喜讯,从正蓝旗旗委副书记、代旗长宝音图拥挤的办公室里迅速传遍全旗103个嘎查村……
研究元上都的著名学者沙·东希格紧紧握在胸前的双手不停地颤抖。那一刻,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6年———申遗之路蜿蜒曲折。
承载着蒙元帝国的辉煌、沉寂了数百年的元上都,在被世人逐渐淡忘之后,今天,又从迷雾重重的历史深处走来。
曾经,数以千计的学者为它魂牵梦绕;曾经,83000正蓝旗各族人民翘首企盼,期待它能够重新走进世人的眼眸。
2012年6月29日之夜,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元上都,让人们再一次想起,它曾经是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被誉为“世界的心脏”。这一夜,这座弥足珍贵的“城市”令许多人彻夜难眠。
6月30日10时许,世代繁衍生息在金莲川草原的牧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上都镇忽必烈广场,将这里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伴着欢快的音乐,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和威武彪悍的牧马汉子们跳起了民族舞蹈,元上都申遗成功庆祝活动拉开帷幕。《忽必烈汗》歌声响起,辽远悠扬的曲调向着不远处的元上都遗址飘去。65岁的李英笑得已是合不拢嘴:“我和老伴昨晚7点就开始看电视、听广播,今晨4点多一起床就听到了申遗成功的消息,真是高兴啊!听说别的地方申遗成功后,老百姓的日子都跟着过好了,相信我们这里也差不了。”
庆祝活动上,正蓝旗乌兰牧骑表演了根据元上都历史故事改编的各种节目。观看节目的一位嘎查长说:“元上都申遗成功了,牧民们靠旅游挣钱的机会就更多了。”
与元上都遗址紧紧相邻的多伦县干部群众在欢庆元上都申遗成功之余,想到的更多的是责任与义务。“回顾16年的申遗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不仅申遗获得成功值得欢庆,在申遗过程中通过认识的逐步提高而形成的尊重历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更值得重视和发扬。”多伦县文物局副局长张玉敏说,“申遗成功,重在保护。我们要倍加珍惜元上都遗址,管理好、保护好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