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炎热渐渐退去,走进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纳林高勒移民新村。
笔直的柏油路两旁,一排排砖瓦房鳞次栉比,这些房子都是额济纳旗政府免费提供给从牧区搬迁到这里的牧民的。虽然政府每年都要给每户牧民发放几万元的退耕还牧款,但很多临街居住的牧民又新建了商铺,开办起了小商店,靠自己的勤劳创造着新生活。
纳林高勒移民新村位于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2003年,额济纳旗政府为了保护脆弱的边境生态环境,组织边境6个苏木镇的13个嘎查牧民进行生态移民,形成了由蒙、汉、回3个民族组成的713户、2216人的移民新村。
走进阿拉腾其其格的商店,她正笑意盈盈地照应着店里的生意。她说:“我们这个小店只在夏秋季节经营,半年收入几千元。每到胡杨节,我们开家庭旅馆,短短1个月,就能收入1万多元。靠党和政府的关照,我们才能从戈壁深处搬到新村。”来她这里买东西的人们也大都是从戈壁深处移民过来的牧民,他们中有的从事商业,有的种植蜜瓜,收入都不少,有的还在达来呼布镇买了小楼。
好客的阿拉腾其其格还让我们参观了她的住房。70多平方米的房间分为客厅、厨房、餐厅、卧室,电视、音响、热水器等一应俱全。“过些日子,我还要买一台空调,这里的夏天太热了。”阿拉腾其其格说。
从她的商铺中出来,我们遇到了正在散步的图雅。29岁的图雅是额济纳旗蒙古族幼儿园的老师,她说:“我们家2003年从距离达来呼布镇22公里的一个嘎查搬到新区。我现在在幼儿园上班,老公开货车跑运输。我们原先的100多亩地出租出去,每年收入10多万元。前些年家里买了小轿车,过几年我们还准备买个带院子的小二楼。”(记者 赵曦 通讯员 雷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