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孪井滩,还没和工作人员交谈,你就知道他的身份:共产党员。胸前佩戴党徽,是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对全体党员的要求,把身份亮出来,时刻提醒自己,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接受监督。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39个基层党组织、500多名共产党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了“百名党员服务万名群众”等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目前收到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创新载体,落实责任,创先争优呈现新局面。示范区开展了“百名党员服务万名群众”、“机关事业单位下基层调研”和示范区“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等服务基层专题活动,明确示范区36个行政事业单位帮扶13个嘎查和1个社区,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全方位指导和帮助;机关事业单位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党员干部定点帮扶1户贫困户,要求达到“不脱贫、不脱钩”,在下基层活动中,共有517名党员深入到639户群众家中,解决实际问题227件,真正做到了解民忧、办实事。
党员们一同商议活动安排。曹颖摄
为民服务,干事重实,创先争优带来新气象。示范区坚持重心下移,把活动的着力点放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上,组织深入开展“三亮三创三评三树”活动,进一步夯实创先争优的群众基础,行业风气明显改进,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佩戴党员胸章、设立党员先锋岗、评选党员示范户、划分党员责任区等“亮牌示范”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三创”即争创岗位奉献先锋、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三评”即组织考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截至目前,共开展领导点评87次,群众评议92次,参与群众评议689人。
汇聚力量,破解难题,创先争优实现新目标。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群众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办成了一批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着力化解群众矛盾,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60起,矛盾化解率100%。累积投入5.12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30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牧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走入基层,改进作风,创先争优产生新变化。示范区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基层和群众中创先争优,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下基层活动中积极了解民情,在调研活动中既“身入”,又“心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贫困户、与牧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农牧民切实存在的困难。通过调研活动,了解了嘎查农牧业经济、交通、住房、节水灌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调研后认真分析原因,找准问题根源,建立整改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目前,走访群众167户,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0多起,破解难题120多个,帮办实事50多件。(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