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周末午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的一隅,回响着欢快的歌声和击掌声。20余名身患癌症、正处于康复期的中老年人站在树阴下,围成一圈,做着充满童趣的游戏。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癌症预防与康复协会会员的一次例行户外活动。这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成立于2009年,会员近300人,由癌症患者、肿瘤专家和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
在人类与癌症的抗争过程中,医疗技术发挥主导作用,但对患者的精神抚慰与社会支持也十分重要。中国于1990年成立首个群众性的抗癌社团组织——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此后,全国多个地方在民政、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各自的公益性抗癌组织。
平日里,内蒙古癌症预防与康复协会定期邀请抗癌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健康讲座和免费诊疗活动,并经常组织“癌友”进行适度的户外和集体活动,调整他们的心态,增强战胜“癌魔”的信心。
在活动现场,“癌友”们有力地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释放着内心的痛苦与焦虑。“大刀向癌细胞的头上砍去,全体抗癌的勇士们,康复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大爱的医护人员,后面有亲友的关爱……”
除了唱歌、健身舞蹈,每一名患者还与“癌友”分享自己治疗与康复经历。这时,其他人或提出合理建议,或鼓掌激励病友继续勇敢地与病魔抗争。
泌尿系统癌症患者李太轩今年59岁,虽然不善言谈,也不够活跃,但协会组织的每一次集体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李太轩说,2009年做完手术后,一名医生曾告诉他的家人,他也许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的生命。后来,李太轩在家人鼓励下加入了癌症预防与康复协会,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心情也越来越好。“原来只有一年左右的生命,硬是被热心的病友们延长到现在。”
内蒙古癌症预防与康复协会会长云丽珍说:“协会组织的集体活动,让大家走出心理阴影,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积极向上,群体抗癌,并让大家感到患病虽然不幸,但幸运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者于嘉、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