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快尝尝,这水可真甜。”7月16日,55岁的马凤琴看着自家水龙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赶忙舀了一瓢,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
马凤琴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村民,这是她到这儿30年来第一次在自家喝上自来水。
该村成立于2009年8月,由原王元地村、北河村和红星村合并而成。
目前,这个村是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乌海市规划局、海勃湾区人武部、海勃湾区医保局4家单位的共同帮扶对象。
由于居住较为分散,村子也不富裕,以前这里村民吃的是露天井水,有的用三轮车拉水,有的用扁担挑水,水质也得不到保证。经过这4家单位实地测算、铺设管道等,仅用20天,村民家里就通上了自来水。
“通过调研摸底,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和实施步骤,今年要完成8项帮扶事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丽敏说。
在修砌自来水管道检查井现场,记者看到,帮扶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在一锹一锹地搅拌水泥。乌海市规划局干部景升利告诉记者:“今天过来做一些管道的收尾工作,入户看看水压大小。同时带来了科技、党建、农业等方面的书籍,开展赠书活动。”
说起铺设自来水管道,还真是有点波折,原计划铺设650米,后来由于村民需求强烈,延长至1200米,户数也由开始的9户增加到12户。
“原来水是咸的,做的饭也是咸的。现在水清凌凌的,做出来的饭也香了,心情好了,胃口也大了。”村民李梅桂说。
帮扶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和共建单位一起结对帮扶贫困户,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整治村容村貌,改变脏、乱、差现象,对村子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引导村民种大棚蔬菜,增加收入。(记者 于海东 通讯员 刘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