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孟和乌力吉:治理“犬患”可借鉴成熟经验
“犬患”问题困扰城市,让市民厌烦,管理者头疼。如何治理“犬患”?记者采访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和乌力吉。
“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养犬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以排除老人的孤独,可以保护庭院的安全。人类社会是人与动物共存的社会,犬的行为取决于人的素质,犬的问题追根溯源是人的问题。”孟和乌力吉谈到“犬患”问题时说:“只有文明、规范地养犬,才能实现人与犬和谐相处。”
“不少地区早就出台了犬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国家治安管理法也作出了相关规定,但犬类管理的形势不容乐观。执法部门无疑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普法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全社会相关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养犬人应该提高责任心和公德意识。”孟和乌力吉认为,养犬本身并没有错,如何养犬才是问题的关键。
孟和乌力吉说:“治理‘犬患’,不妨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对犬的主人进行严格管理。例如,在美国,要想养一只犬,犬主人必须先缴纳20到50美元的注册费,犬主人还必须定期给犬打预防针。美国养犬登记费虽低,但一旦咬伤他人,犬主人所负的法律责任却很高。”(记者胡芳实习生郭素贤)
【他山之石】
规避“犬患”,看各国举措
美国:买犬等于买责任
美国人常说,买一只犬,等于买了很多责任。这句话真实反映了养犬者的心态,从买犬那一刻起,责任也就开始了。
首先是办证件。美国大部分地区都要求犬主人为宠物犬购买许可证。犬的许可证通常挂在犬脖子上。许可证一是表明犬是健康的,已经注射过狂犬疫苗;二是记录了主人的情况,犬一旦走失,可以帮助相关人员顺利找到犬主人。
办证以后,还需要买一个结实的狗链。美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没有狗链,宠物犬对别人的安全或者其它家畜造成威胁,宠物犬就会被人射杀;如果宠物犬随处便溺,就会被收容或者实施安乐死。美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某个种类的宠物犬发生过袭击人的行为,这个种类的犬就会被禁止家养,其杂交后代也被禁养。
德国:养犬要上强制险
德国对养犬的管理比较成功,这得益于制定了严格的规章来规范养犬行为,协调养犬和不养犬者的关系。
在德国,养犬必须得到政府批准,卫生防疫措施必不可少。除了警用、导盲犬等有服务功能的犬,养犬人要交犬税。在柏林,养第一只犬每年交税120欧元,第二只犬则要再交180欧元,不许养更多的犬。德国很多州都规定,养犬人必须为犬上类似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强制保险,用于赔付因犬造成的损失。一旦犬肇事,小至咬坏衣服,大到引发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保险公司应先行赔付。
德国各州法律都对养危险性犬有特别限制,明确规定危险犬的范围。如18岁以下的人禁养此类犬,不得将其交给没有这方面资格的人看管。拥有独立住宅的人才能养危险性犬,在多家居住的住宅房、楼房里严禁养危险性犬。养危险性犬必须有资格证明,对犬主人的身体、品行、精神状态、养犬知识及具备控制这种犬的能力,都有规定。同时,危险性犬出门时必须佩戴审批标志、戴口套,用不超过2米的绳子牵着,犬主人要携带相关证明,以备查验。
法国:高额罚款使犬便消失
法国人爱犬举世皆知,大多数犬在法国都享受着“家庭成员”的待遇。但是,犬也是法国人的一块心病,世界旅游之都巴黎就曾因犬便满地而被评为“法国最脏的城市”。
为解决犬便给城市卫生带来的麻烦,巴黎市政府近年来发动了大规模的“清洁运动”,清除犬便是该运动的重点。具体措施包括:强调公民道德意识、对不清除犬便的宠物主人处以高额罚款、多建犬专用排泄区和提供免费犬便专用塑料袋等。
高额处罚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巴黎市政府通过颁布政令的形式规定,如果有人不对其所养宠物犬在公共场所的排泄物进行清理,一经发现将被处以183欧元的高额罚款。在此严格的处罚之下,巴黎民众开始主动在公共场所捡拾爱犬粪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巴黎的“清除犬便运动”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