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霞映红草原时,经营度假村的逢春也迎来了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这时,城里来的游客会把度假村里的14顶蒙古包住满。而这,也让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殷实。
逢春是东乌旗牧民。去年6月,在政府的扶持下建成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宝力格庙传统康疗度假村。度假村除经营餐饮和住宿外,还建有药浴室和门球场。度假村建成当年,他就赚回了第一桶金———20万元。
“现在正是盛夏,生意好极了。蒙古包里设施齐全,舒适程度优于普通旅店,价格还比酒店宾馆低,更有‘家’的味道,许多外地游客都喜欢住在蒙古包里。我们度假村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30万元的收入呢!”6月30日,记者一行来到逢春的度假村,他乐滋滋地对记者说,言语中难掩喜悦之情。
逢春仅是东乌旗发展“牧人之家”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一个范例。近年来,东乌旗依托秀美的草原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积极鼓励牧户开办“牧人之家”发展旅游业,把开办“牧人之家”作为牧户增收、实现富裕的渠道。
“在扶持‘牧人之家’发展上,我们特别注重‘特色’两字。”东乌旗委宣传部长陶丽告诉记者:“近年来,旗里在加快扶持原有的以草原风光兼历史遗迹、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乃林郭勒‘牧人之家’,以马文化为特色的额尔敦‘牧人之家’,以药用矿泉为特色的贵乐斯太‘牧人之家’,以新庙为特色的道特淖尔‘牧人之家’,以边境风光为特色的口岸‘牧人之家’等10多个特色‘牧人之家’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以边境口岸、异国风情为特色的巴荣嘎达布其‘牧人之家’,以山体景观为特色的原生态‘牧人之家’等特色‘牧人之家’,这些各具特色的‘牧人之家’已成为东乌旗牧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的度假村是由满都胡宝拉格镇10户牧民自发集资20万元建成的,之后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统一建厨、统一建卫、统一建井、统一规划,如今已建成了可供200人就餐,80人住宿的“牧人之家”旅游度假村。记者一行走进乃林郭勒“牧人之家”度假村,眼前是蓝天、白云,白云下面羊群、牛群在悠闲地吃草,好一幅诗意浓浓的草原画卷。乃林郭勒“牧人之家”旅游度假村负责人朝克图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里的‘牧人之家’每年收入达40多万元,还安排了30多位牧民就业,带动了20户牧民致富。”
据了解,仅2011年,全旗“牧人之家”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00万元。(记者 包牧仁 刘宏章 高雪芹 王玉琢 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