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丰美的乃林郭勒景区
绿草如茵,野花烂漫,牛羊似玛瑙珍珠点缀其中……今夏,多年不遇的充沛雨水让锡林郭勒草原美轮美奂,如诗如画。
“这一切来之不易啊!除了老天眷顾,还有国家的好政策惠顾,才使得大草原呈现多年不见的美景。”这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朱宝忠迎接记者一行时说的头一句话。
老朱说的国家好政策,是指2011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项目。该项目覆盖锡盟2.75亿亩草牧场,涉及7.3万牧户23.8万人,投入资金8.4亿元。其中,阶段性禁牧6009.27万亩、草畜平衡21449.37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6.04万户、草种良种补贴188.23万亩。
如果说,国家的大投入为千里草原带来活力的话,那么,作为草原的主人,广大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则为草原美景再现提供了保障。乌拉盖牧场布林分场牧民金柱为了保护好草原,把自家草场分为四个区,实行季节性划区轮牧,同时把牲畜从最多时的1200多头只压缩到480头只,走上了少养精养之路。
“牲畜压减这么多,收入不会受影响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朴实的牧民却一脸灿烂地笑了起来:“要说一点也不受影响那是骗人的,可我们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对草场进行掠夺性经营!草原是我们牧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草原是我们的责任。”
在锡盟采访期间,记者一行共走访了13户牧民。虽然草场大小不同、草原类型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已懂得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导致草原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掠夺性经营已不复存在,这,也正是我们坚信锡林郭勒草原会迎来更加绚丽多彩的明天的理由吧。(记者 包牧仁 巴依斯古楞 高雪芹 王玉琢 刘宏章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