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时节,记者一行走进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漫步街头,宽阔的柏油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巨变。而路旁的华灯、葱茏的树木,城市休闲广场、公园、草坪绿地、大型雕塑,则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近几年,我们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把民生建设也摆在了突出位置,财政资金努力向民生工程倾斜。仅去年,海拉尔区共投入各类民生资金6.8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47.5%,是历年来抓民生工作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陪同采访的海拉尔区委宣传部部长崔秀英向我们介绍着情况。
微风中有阵阵读书声传来,循声而去,是该区一所纯蒙语授课的民族小学——呼伦小学。
记者走进学校,看到教学大楼内设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民族手工室等多个功能各异的教室。“我们除了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外,还组织了马头琴、火布思、民族服饰表演、博克、足球等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储备知识,增长才能,传承民族文化。”校长阿日滨带领记者边参观边说。谈到学校成立的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阿日滨校长自豪地告诉记者,合唱团先后在北京、呼和浩特、上海、香港、台湾和美国等地演出了60余场,用歌声传播草原文化。
据了解,近年来该区投巨资对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改建,仅呼伦小学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
如果说教育是民生之本,那么医疗保障就是民生之依。海拉尔区为解决社区居民就医难题,将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置于公共服务的优先发展位置,从2009年起累计投资232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器件的配置。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的海拉尔区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让4万余居民享受到了在家门口就医的全科医疗服务。
“目前,我们新建类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服务中心为社区所有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实施跟踪服务,买药‘零差价’,对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都是免费的。”海拉尔区卫生局局长褚桂凤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基本药物零差率运行的事业单位。几年来区财政共投入人员经费700多万元,为社区居民节省医药费50余万元。
配套设施完备的体育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达8352.55平方米,是该区最大的群众活动中心。自去年建成开放以来,每天来健身锻炼的群众近700人。“从群众对文体娱乐活动的期盼和热爱程度,我们不难看出文体娱乐是民生之需。”崔秀英部长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海拉尔区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到保障性住房,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仅去年一年,发放各类社保资金3.6亿元,新增社会各类参保人员1.4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年人均提高600元,农村年人均提高200元,均高于自治区标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2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8%以内。去年还投资15亿元实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让3万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记者包牧仁 刘宏章 高雪芹 王玉琢 江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