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业为民他是辖区百姓公认的“赛因察戈答”
塞西雅拉图在30年工作中,给自己规定了‘四个必访’:就是辖区单位、住户必上门走访;刑事解教回归人员必上门查访;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必上门询访;居民留言求助必上门回访。
2007年,红光嘎查牧民乌力吉曾格和莫德格因林地产生纠纷,莫德格起诉到林东镇城关法庭,法庭调解两次都没有结果。塞西雅拉图得知这一情况后,三次找到乌力吉曾格和莫德格,给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化解,两家矛盾解除了,乌力吉曾格将多占莫德格的17亩林地退还给了她,两家亲如兄弟,和好如初。
塞西雅拉图对于自己辖区内的每户牧民情况都了如指掌。针对牧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塞西雅拉图经常走村串户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在“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期间,塞西雅拉图宣传新证、旧证的不同,向牧民讲办理新证的意义。一个月里,他发放蒙汉两种文字宣传材料1500多份。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帮助60岁以上或特别困难的牧民办理二代身份证。
辖区内有位叫曹乙拉的小女孩,到了上学年龄上不了学,因为妈妈生病去世,爸爸没心过日子,家里穷得连个书包都买不起。塞西亚拉图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每年拿出400元捐给孩子作为学费,在他的资助下,曹乙拉如今已经上了四年级,塞西亚拉图还为她捐款3000余元。每年过年的时候,还会给曹乙拉买新衣服送过去,感动得小乙拉连声喊他“图爸爸”。
胡北沟嘎查二道沟村牧民哈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妻子离婚带着儿子改嫁,父母把牲畜和家产变卖赔偿受害人。哈某出狱后,看着支离破碎的家,开始“破罐子破摔”,整日醉酒、打架,闹的村里鸡犬不宁。塞西雅拉图得知情况后,和村里研究成立了帮教小组,开始对哈某进行定期教育。通过三年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帮教,哈某渐渐醒悟,准备“重新开始”生活的哈某声泪俱下地说:“是图门把我拉回正道,我一辈都忘不了这个大恩人。”
父爱无言他是孩子们心中“了不起”的道德标杆
在二女儿斯琴挞拉的心目中“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斯琴挞拉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小,不理解他,现在长大了,明白了他的不容易,只想让父亲的身体能一天天好起来。”
塞西雅拉图走乡串户,经常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家里都扔给妻子一个人料理,他的二女儿斯琴挞拉6岁时感冒发烧引起了肺炎,妻子想找丈夫回来带女儿到林东医院治疗,但那时不通电话联系不上,也不知他的消息,单位其他民警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后来,单位的民警用摩托车把斯琴挞拉带到旗医院,在医院住了好几天,塞西雅拉图完成走访才回来见到女儿。
“小的时候觉得爸爸总是忙工作、不回家,现在看来他的确很伟大,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斯琴挞拉说起父亲不觉留下了眼泪:“我真的理解他,他值得我们做子女的学习。”
同事们讲,塞西雅拉图对家人是有亏欠感的。三十几年来,办公室离家不过5公里,可是他却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去年春节轮休,他让所里新来的同时回家休息,体谅着他们“春节期间治安这块更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再说年轻人容易想家,理应让他们回家团聚”,自己又去值班了。
塞西雅拉图的大女儿大专毕业后,想托父亲给联系工作,他拒绝了:“走后门、托关系的事情我做不了”;女儿很委屈,后来去了一家私企打工。她记得父亲从小对自己的教育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我一辈子都会记着”,她开始试着理解父亲。
由于多年奔波于基层,塞西雅拉图积劳成疾,2006年底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塞西雅拉图在呼和浩特市医院做完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就上班了,派出所所长和民警劝他回家好好休息,他的回答朴实而有力:“我拿共产党工资,回家我不安心,我要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人民网赤峰8月16日电 记者富丽娟)
记者手记:我们赶到查干哈达草原采访时,塞西雅拉图因膀胱癌复发住进医院;为了让他安心静养,我们不便打扰他。在塞西雅拉图居住的红光嘎查,我们采访到了他的爱人、女儿;在他工作的查干哈达派出所,我们采访到与他一起奔波“战斗”在这片草原上的同事、领导;在查干哈达草原上白音宝力格嘎查、查干陶海嘎查、达日奇嘎查……我们采访到了他日夜牵挂的辖区百姓,一直以来视他为“贴心人”、“好儿子”、“大恩人”的牧民群众。
这是一场主人公缺失的采访,但随着采访的深入,他的形象渐渐鲜明、立体。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塞西雅拉图以自己敬业为民的崇高情怀,守护着他挚爱的草原;以他人民警察的铁血柔肠,温暖着草原上的牧民群众。他是查干哈达草原上牧民离不开的好民警,辖区百姓心中最可信赖的“赛因察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