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凤说,她们这代人虽然曾经遭遇过不幸,如今却赶上了幸运时代。14年前,郝金凤从呼和浩特市橡胶厂下岗,房子在离婚时判给了前夫,自己带着年幼的女儿和患有重病的母亲,在城郊租房住,“上有老下有小”,让郝金凤感到生活压力很大。“当初,要不是亲戚朋友帮忙,真熬不下去了。”
然而,从2005年起,郝金凤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义务教育免除了女儿的学费,城镇医疗保险能报销一部分母亲的医疗费用,年过70岁的母亲,每月享受100元生活补贴;环卫部门招聘保洁人员,郝金凤作为下岗困难职工被优先录用,重新挣上了工资……
2009年2月,家庭困难的郝金凤顺利申请到48.7平方米的廉租房,房租、水电暖等费用一年下来不到2000元。收入在增加,支出却在减少,郝金凤一家对现在心怀感恩对未来充满怀希望。
政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跨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快车道,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位列全国第一。然而,就在社会各界热盼内蒙古GDP增速冲击九连冠的时候,内蒙古不再单纯地追求速度,而是把民生放在了首位。因为自治区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GDP高速增长的背后,有着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协调的隐忧。
近年来,内蒙古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各级财政支出更多地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倾斜,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和为群众办实事,包括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补贴政策,加大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投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及补助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对困难家庭大中专学生进行资助,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和增加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支持就业再就业等工作。仅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为群众办“十二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168亿元。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投入达到1956亿元。在各类惠民政策的关爱下,内蒙古民生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归宿,只有顺应民众过上好日子的期待、投入更多精力关爱民生,才是最大的善政。(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