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走基层 看发展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百姓故事】牛倌郝玉玲的梦想照进现实
内蒙古新闻网  12-08-17 12:0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郝玉玲正在牛舍里忙碌

农活儿一点儿也落不下

  8月5日4时,天刚一放亮,郝玉玲已经起床,她走进牛舍给牛添料加水。看着一头头健壮的牛,她忍不住伸手抚摸了几下。之后,她给两个放暑假在家的女儿做出了丰盛的早餐:烙饼、大米粥、炒鸡蛋、小葱蘸酱。收拾利索家里,郝玉玲扛上锄头下地干活儿。

  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联合村,郝玉玲家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她是自治区妇女小额贷款受益者。

  郝玉玲勤劳致富,发展养牛业,并带领全村妇女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村里最能干的女人

  今年雨水好,庄稼长得喜人。看着就要丰收的玉米和荞麦,郝玉玲干活也不觉得那么累了。

  晌午了,郝玉玲想起女儿想吃玉米,就顺手掰了几穗玉米回家……

  “现在天气太热,中午不睡一会儿,下午干活就没劲儿。”午饭后,郝玉玲习惯小睡一会儿。

  郝玉玲午睡时间长了一点儿。14时许,她翻身起床,嘴里连连念叨着:“睡过站了,睡过站了……”她换上布鞋,来到院里,提起一桶早已经晒温的水来到牛舍。

  “天气这么热,你们也多喝点水,再吃点草,把膘养得肥肥的,也能卖个好价钱。”郝玉玲倒水饮牛。

  等牛“酒足饭饱”,郝玉玲又开始清理牛舍。她把牛粪清理出来堆积在牛舍外面,有1米多高,这是庄稼地里的好饲料。

  忙忙活活,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天气渐渐凉快起来。郝玉玲拿起一本《养牛实用手册》翻看着,不停地勾勾画画。

  夜深了,郝玉玲却在想事儿:今天喂饲料的时候,一头牛有点蔫,明天再观察一下,不行的话就叫村里的兽医来看看;女儿放假回来了,怎么也得给她们改善一下,在城里上学,孩子舍不得吃好的,都有些瘦了,明天杀一只鸡做个小鸡炖蘑菇……

  郝玉玲一天的生活,琐碎、平凡,却又充满了幸福。

  改变贫困的生活

  39岁的郝玉玲,因常年辛苦劳作,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些。

  “我们农村的女人和你们城里的女人没法比。我们一天从早忙到晚,哪还有时间打扮自己呢?”郝玉玲嘴上虽然这样说,但是她把自己收拾的清清爽爽,一头披肩发、一双高跟鞋难以掩饰她的爱美之心。郝玉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俺们联合村人多地少,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这些年,村民们都在想法寻找路子,想增加一点收入。俺家一共四口人,以农为生,两个孩子在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就在心里盘算着要干点事儿,想要改变这种生活状态。”说起自己创业之路,郝玉玲娓娓道来。

  2004年春天,通辽市奈曼旗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看着自家歉收的庄稼,郝玉玲犯愁,她盘算着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那年夏天我去城里办事儿,在一个农贸市场的肉类大厅里,发现牛肉的价格可高了。我当时就想,我们家是不是也能养牛增加点收入呢?”郝玉玲心里琢磨着,心头不由一动。

  性格泼辣的郝玉玲一进门就对丈夫说:“吕会计,咱们养牛吧!”

  丈夫一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坐在那里看着郝玉玲发愣。

  郝玉玲把自己养牛的想法说了出来,丈夫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

  郝玉玲和丈夫商量,先买几头架子牛养两个月左右再出栏,也许挣得不多,但风险比较低。

  “养牛的项目虽然确定了,但启动资金却成了问题。我盘算了一下,牛舍可以建在自家的院子里,如果养5头牛的话,需要2.5万元。可是家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为了筹集这笔资金,我和丈夫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家,又卖了一些粮食,好不容易才把钱凑齐。”郝玉玲感慨地说,“跟人借钱的感觉真不好,低三下四的。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和俺家老吕都豁出去了。”

  夫妻俩用借来的这笔钱购进了第一批牛,开始了牛倌生活。

  一定要活出个样来

  万事开头难。养牛第一年,郝玉玲一家就遭受了很大打击。

  正当郝玉玲踌躇满志想甩开手大干一场的时候,由于缺乏养牛经验,再加上防疫不够,5头牛得了心肌炎,不吃草、不吃料,日渐消瘦。最后,每头牛赔了200多元。

  一年的辛劳换来的是两手空空,郝玉玲和丈夫心里都很难受。

  亲戚朋友劝她们:“算了吧,别再折腾了,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丈夫也开始打退堂鼓了:“要不,咱真的别养牛了,赔了这么多钱,借的钱咱怎么还呀!”

  郝玉玲说:“受到这么大的打击,我真的开始犹豫了,而且一下子失去了方向,真不知道该咋办。”

  屋漏偏逢连阴雨!那一年,丈夫生病又花了一大笔医疗费,不但一分钱没攒下,还欠了一屁股债。一向刚强的郝玉玲病倒了,发高烧……

  大病初愈之后,郝玉玲就像变了个人,她变得特别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想着心事儿。

  失败的经历让郝玉玲明白:只靠一腔热血和苦干蛮干是不行的,要靠科学、要靠技术。

  没过多久,坚强的郝玉玲重新站了起来。她说:“大病痊愈的我,突然有了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那就是自谋出路的大门,我不能就此倒下,我一定要活出个样来。”

  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生性倔强的郝玉玲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这次养牛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懂养牛的技术。

  郝玉玲买来了很多关于养牛技术、特别是牛疫病防治方面的书籍,每天学习到三更半夜。在技术方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她就向邻村的养牛专业户请教。镇里、村里定期举办养殖培训班,她也从不错过。有时,她还把培训班的老师请到家里来现场指导。几年下来,郝玉玲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养牛技术。

  随着郝玉玲的艰苦努力,她家的牛从几头到几十头,短短的几年,她便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且有了积蓄。

  “咱见好就收吧,也该歇歇身子骨了,何况你还是个女人。”郝玉玲没日没夜忙活,乡亲们发现她累瘦了,就劝说她。郝玉玲可不这么想,她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合理调整牛群结构,按时科学防疫,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牛的商品率和出栏率。

  为了解决饲料来源,郝玉玲除种好口粮田外,又承包了30亩饲料田种植优质饲料作物,还购置了粉碎机、铡草机,修建了6间棚舍。

  2012年4月,郝玉玲得到了自治区妇联妇女创业贷款3万元的扶持,她养牛的积极性更高了。

  现在,郝玉玲家住上了4间新瓦房,买上了大屏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

  “我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富了才算真富。”郝玉玲富了,但她没有忘记村里曾经跟她一样贫困的姐妹们。

  同村的张金荣看到养牛能致富,也想养,可是家里根本没有钱买牛。郝玉玲知道后,二话没说拿出1万元帮助她买牛,并且全程跟踪指导。如今,张金荣养牛也小有成就了。

  在郝玉玲的带动下,全村87户有64户养牛。全村年出栏肉牛1.5万余头,仅养牛一项增加收入900多万元。(记者 刘昕)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军民一家亲 共谱鱼...
星光闪耀乌兰察布
抢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赤峰“塞上江南”稻花香
科尔沁沙地治理显成效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