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1日起,首府环卫部门管理的181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首府18条主次干道两侧陆续放置的91座移动公厕也已投入使用,有效缓解市民街头内急尴尬。然而,10个多月过去了,记者调查得知,目前,75%以上的移动公厕遭人为破坏。
胡乱涂写现象严重
“出售××无线卡qq:××××××××”以往在电线杆上和高校宣传栏上出现的小广告,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宣传阵地,这就是道路两旁移动公厕内的墙壁上。
8月7日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新华东街,看到长安金座酒店旁边有一座移动公厕。记者进入移动公厕看到,内部卫生状况不错,也没有发现设施损坏的情况,只是两面墙的墙壁上都有涂写的痕迹,内容多为小广告和交友电话、qq号等信息。记者发现,墙面乱涂写后显然被擦拭过,只是涂写的墨水附着力太强,还是留下了痕迹。
在十四中东巷和新华东街丁字路口处的一座移动公厕内,记者也看到其中一个卫生间内墙上有明显擦洗过留下的黑色痕迹,另一间的墙上写着“出售××无线卡”。
对于移动公厕墙壁上的字迹,一位姓蒙的移动公厕管理员说:“新华东街的移动公厕每天早晨6点半开门,晚上11点关闭,来方便的人大多是路人,还有部分附近小区的居民。公厕里面乱写乱画的情况去年就有了,画上后根本洗不掉。”
75%以上移动公厕遭破坏
“照明LED灯54盏、不锈钢门24扇、锁具40把、不锈钢扶手15个……”这是一位姓刘的公厕维修工在自己的丢失、维修记录上记录下的数字,他说:“移动公厕从免费放开使用后,就遭到人为盗窃,一些人在后半夜把门锁撬开,将里面的金属部件盗走,损毁的部件有电池板、集热器,还有门锁、门把手和感应开关。”
8月7日11时30分许,记者来到内蒙古展览馆附近,看到旁边一座移动公厕的门上贴着“暂停使用”的字样,环卫工人陈大爷告诉记者:“今天早上9点多的时候就发现厕所不能用了,好像是厕所的泡沫管道堵塞,有两个工作人员上午来查看过,刚走不久。”
记者又来到位于内蒙古展览馆对面的一座水冲公厕,一进门右侧就是管理员居住的地方,说起公厕的损坏情况,管理员段先生和妻子张女士拿出一个黑色的圆筒告诉记者:“这是门把手,安装后十分牢固,可还是有人硬给弄下来,一般情况下用手根本掰不下来,除非用锥子往下撬,公厕设施损坏大多是人为的。”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团结小区西区的侧门口处有一座水冲公厕,公厕旁边就是一条便民街道,街道两旁卖水果蔬菜、小商品和衣服的应有尽有,临近中午,整条街上人声嘈杂,秩序混乱。记者看到,这个公厕中间被隔开的一间小屋子就是管理员何女士住的地方,她告诉记者,这个公厕在居民区内,还靠着街道,来方便的人很多,早晚的时候上厕所还需要排队。据何女士介绍,厕所一共8个蹲位,设施破坏严重,门把手三天两头换,蹲坑也总是堵,疏通一次就得100块钱,阀门也总是被弄坏,换一个得七八十块钱,前几天刚刚大修了一次,才修好。
来到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旁边的公厕,记者在女厕看到一共有5个蹲位,其中一个蹲位里面插着一根长铁钩子,约有半米露在外面,而专供残疾人使用的一个坐便池子上却放着一块砖。记者问及原因,负责这里的张大爷说:“人们方便完后把厕所垃圾扔进了池子里,疏通的时候还把拖布弄烂了,那个坐便池冲水按钮已经坏了三四天了不能用,而且厕所门也老被踢坏……”
记者了解到,新型节能公厕运转以来,75%以上的移动公厕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截至8月上旬,整个环保公厕仅日常损耗的费用(含维护费、部件损耗费等)就已花掉19万元,已超出全年正常运行费用的70%。
如厕频次成倍增 工作量成倍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厕免费后,随着如厕人数的增加,如厕不文明现象是让公厕管理人员最为头疼的问题。不少管理员向记者反映,有些人将名片和厕纸等垃圾乱扔,不但打扫起来困难,工作量也无形中增加了。
公厕管理员段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来方便的人大都是附近的居民和工地上的工人,日均800人左右,以前打扫出来的垃圾,四五天才装满一袋子,现在一天就能装一袋半。”
方便完不冲厕所,冲时不用手按按钮,而是直接用脚踩上去等不文明行为,让管理人员很是无奈。
负责管理环保移动公厕的杨经理告诉记者,自4月下旬以来,在呼和浩特市繁华路段及一些公共场所放置环保移动公厕后,如厕的人数增多,每天平均都超过600人次。另外,随着公厕使用频次的增加,不文明现象也多了起来,一些酒醉者进了公厕不但吐得满地都是,还借酒劲乱砸东西,甚至将石头扔进蹲坑里,这些事情使保洁员和维修人员每天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环卫部门整体工作量也比以前增加了3到4倍。截至目前,仅在环保移动公厕的日常保养、购买清洁剂以及人员工资投入方面,环卫部门的支出已经达到110万元。
公共卫生需要大家维护
就首府免费公厕运行以来出现的问题,记者8月15日采访了呼和浩特市环卫局基础设施建设科的孙科长。
他说,为切实加强对这批新型移动公厕的管理,呼和浩特市环卫局成立了专业管理维护队伍,配备70多名专业管理人员分两班实行全天巡回管理,进行不定时、不间断维修保养和清洁作业。另外,专门配备了4辆装满移动公厕部件的专用车辆,沿街监察,发现损坏部件等及时维修、更换,保证受损的环保移动公厕能够尽快正常使用。除了这些部件设施更换填补之外,每天仅维修车辆的油耗就花费不少。通过加强管理和广泛宣传,目前,破坏移动公厕的行为有所改善,但是随手偷拿卸载环卫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还是屡禁不止,让管理人员防不胜防。
孙科长还说,虽然环卫部门的管理逐年在完善,但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是人为造成的破坏,以至于有的公厕不能正常开放使用,尤其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公厕晚间破坏情况比较严重,在管理上还有困难;其次,政府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从去年公厕免费到现在所有费用支出都是各区环卫部门自行承担,环卫部门承受的资金压力一直很大,后续资金投入的力度还应加强;还有就是在城市建设中,没有足够的环卫设施建设用地,这些都是目前和今后环卫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记者了解到,尽管如此,环卫部门依然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如,今年就有意识地增加了女厕的蹲位。
就公厕损坏和不文明如厕现象,记者采访了路人张先生,他觉得公厕卫生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不能因为在公共场所别人看不到就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在赛罕区公安系统工作的王娟则对记者说:“公厕也是展现城市公共卫生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公厕管理人员应该对不自觉和不文明如厕的市民进行及时提醒,加强管理,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记者 袁耀娟 实习生 包小婷)